法国国家队兵败俄罗斯-法国进攻俄罗斯
1.有关俄罗斯的战争
2.拿破仑是不是因为兵败俄国所以直接导致后来的滑铁卢战败。?
3.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故事
4.拿破仑都因为天气而兵败莫斯科,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赢了?
5.拿破仑和为何都能打败整个欧洲就是打败不了俄国?
6.世界杯法国队的主教练是怎么回事?2吗?
有关俄罗斯的战争
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9月4日,俄军在莫扎伊斯克前方的博罗季诺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是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冲击达成歼灭俄军,使这次具有冒险色彩的会战形成事实上的决战,进而瓦解俄军。但事实是法军达成了战术目的而未能达成战略目的。俄军战术失败但也保存实力,战略目的可以说是达成。
名称: 博罗季诺战役
地点: 俄罗斯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
时间: 1812年9月17日
参战方: 沙皇俄国,法国
结果: 法国小胜
参战方兵力: 俄,154,000;法,130,000
伤亡情况: 俄:44,000;法国:35,000
主要指挥官: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拿破仑
当俄军忙于构筑防御阵地时,拿破仑正在慢慢集结军队,准备向俄军左翼发动大规模攻击。他在驱马观察地形时,一眼便看出法军在向俄军主阵地发起进攻之前,必须先摧毁舍瓦尔季诺棱堡。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第1军(由达武元帅指挥)第5师(由孔潘将军指挥),并派两支骑兵部队给予支援。9月5日傍晚日落前,战斗打响了,双方激战到将近午夜才收兵。俄军损失了大约5000人,法军的伤亡略少一些。 尽管俄军在戈尔恰科夫亲王指挥下英勇作战(实际上法军也是如此),但库图佐夫根本不该同意本尼格森的方案,即防守舍瓦尔季诺棱堡,因为它不仅不在俄军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而且毫无战略价值。俄军却为此损失了许多精兵强将和3门火炮。俄军左翼主要依托巴格拉季昂棱堡,这场战斗并未改变左翼易受攻击的形势。9月6日,俄军全力以赴巩固阵地,拿破仑也渴望更细致地观察地形,准备其作战计划。 于是,拿破仑把指挥部移到舍瓦尔季诺棱堡北面的平坦地带,并多次对俄军阵地进行侦察。当时,他正患重感冒和膀胱炎,身体欠佳,法军的临战状态也不能令他满意。除兵力上稍占优势(约13万:12.2万)外,法军在其他方面并不比俄军更占优势。自从越过涅曼河以来,法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大约25万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食品短缺无法提高法军的士气。法军骑兵的处境尤其不利,它丧失了大量马匹,剩下的马匹也羸弱不堪。相反,俄军却兵强马壮。此外,俄军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占有优势。 9月6日,拿破仑正在侦察阵地,达武走上前去,要求允许他率领自己的军和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第5波兰军,从侧翼进攻俄军左翼和后方。达武认为,他只需4万人便可以闪击俄军的这一薄弱防区,并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种战术本该受到拿破仑的青睐,但他在稍事考虑后拒绝了这一行动计划,而主张采用大规模正面进攻的方案。朗斯特里特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也打算采用同样的战术,但同样被断然拒绝了,而且理由更少。 最后制定的作战方案是:达武率第1军进攻巴格拉季昂棱堡(在拿破仑的印象中,那里只有两个而不是3个筑垒阵地);在达武左翼,内伊的第3军在朱诺的第8军的紧密配合下,以近卫军为后方部队,从拉耶夫斯基棱堡北面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攻击俄军防线。这样,法军的整个进攻重心是在约1.5英里的战线上打击俄军左翼和中央。欧仁的第4军和第1军第3师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战,其任务是摧毁博罗季诺村,然后利用三座特制的浮桥渡河,向拉耶夫斯基棱堡进军。骑兵由缪拉全权指挥,他在达武的后方集结了3个骑兵军(第1、2、4军)。从右翼迂回攻击俄军的唯一措施是派波尼亚托夫斯基的第5军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从侧翼包抄俄军左翼。 法军炮兵(共有587门火炮,但配备到各炮兵连的火炮数量仍显不足)的任务是,战斗一打响就对敌实施大规模炮轰。战斗开始的前一夜;法军已将2个炮兵连部署在舍瓦尔季诺东北面的高地上,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这2个连各有24门火炮。第1军炮兵司令佩内蒂将军又从近卫军、德赛师、孔潘师和弗里昂师抽调62门火炮,增援这2个连。这些火炮主要用来压制俄军的炮火,而索尔比耶将军(指挥近卫军的后备炮兵)则利用近卫军的榴弹炮猛轰俄军堑壕。一旦法军右翼和俄军交火,第3军的40门火炮将一齐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炮兵在作战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9月7日凌晨6时,佩内蒂所部率先向敌开炮,战斗由此开始。法军的进攻时间比原计划晚了一些,因为那2个在夜间部署的炮兵连因火炮射程不足,不得不调动位置。俄军炮兵迅速还击。炮战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小时,整个战场硝烟弥漫,能见度下降,这给双方的近战增加了困难。 拿破仑的第1、3军一开炮,法军先头师便开始进攻。欧仁亲王率兵向博罗季诺村的巴克莱部队发动攻击,俄军被击退,未来得及拆毁科洛查河桥;但他们很快夺回了博罗季诺村。接着,俄军接到退回主阵地的命令,这一次他们拆毁了科洛查河桥。欧仁亲王在村中留了一个师的兵力和部分骑兵。大约上午9时30分他率余部渡过浮桥,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 与此同时,孔潘所率的第1军第5师在德赛的第4师的密切配合下,正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拿破仑希望法军所向披靡,但是俄军炮兵巧妙设防,向法军射出一排排炮弹,使法军纷纷倒下。更为不幸的是,此时俄军步兵也投入了战斗,将无情的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军。孔潘中弹负伤。达武的坐骑被击中,他本人也被震伤,只得离开战场,将指挥权交给德赛。双方大部分部队都投入到肉搏战中,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度攻占了俄军阵地。但巴格拉季昂从图奇科夫将军的第3军调来2个旅组织反攻,终于把法军强行赶出了阵地。这时大约是8时30分。 坚守在指挥所的库图佐夫此时意识到,他的兵力部署太偏重右翼,而左翼兵力不足。于是他命令巴戈武特将军率领第2军绕道俄军后方,支援左翼中央。但就在这支部队准备行动之际,法军又向巴格拉季昂棱堡发动了猛攻。战斗相当激烈,法军先后攻占了两座棱堡,但在进攻第三座棱堡时受挫。在关键时刻,英勇善战的缪拉亲自上阵指挥,基本稳住了阵势。 棱堡争夺战至少还要持续两个小时,此时它已成了各兵种参加的大混战。双方炮兵继续使成千上万人丧生;双方骑兵相互拼杀,淹没在马蹄飞扬、子弹呼啸的混战中;双方步兵相向,满脸是汗,浑身是血迹和泥土。俄军高级指挥官伤亡最为惨重。最为不幸的是,英勇善战的第2西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亲王也在战斗中负伤,并于两周后去。 在这个血腥的早晨,两翼战场的情况怎样呢?在法军右翼,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行动缓慢,几乎到8时才和俄军投弹兵完全接上火。这支俄军担负着为第3军提供掩护的任务。由于俄军第3军已抽调部分人马去保护棱堡,加之前一天俄军参谋长拒不执行俄军总司令的伏击计划而使俄军暴露在危险的阵地上,法军的任务完成得较为顺利。 经过一场激战,俄军停止了抵抗,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轻而易举地攻占了乌季察村,而且还可能继续夺取村后那座具有重要战术价值的小山,严重威胁俄军左翼。为此,库图佐夫命令第2军从俄军右翼迂回过来。这支部队的及时到达阻止了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后续攻击,保住了高地。但是俄军第一军军长图奇科夫却在战斗中阵亡。该翼的战斗平息下来。 如前所述,欧仁亲王夺取博罗季诺之后便率大军南渡科洛查河,准备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他在博罗季诺地区保留了一些炮兵,其炮火足以覆盖棱堡北侧。他还在科洛查河南岸部署了增援部队,企图在步兵进攻前以猛烈的炮火削弱敌方的防御。坚固的棱堡为俄军炮兵提供了较好的保护(步兵没有藏身之处),而部署在棱堡后方、奉命坚守到底的第3骑兵军却遭受了巨大损失。 上午9时30分,欧仁亲王的步兵发起进攻,战斗同样很激烈。拉耶夫斯基的第7军因不得不派兵增援俄军左翼而兵力不足,无力控制谢苗诺夫斯卡娅的防线。尽管如此,法军的第一次进攻还是被俄军击退了,而且伤亡巨大。但法军以莫朗的第1师(配属于第4军)和博纳米将军的第30步兵旅为先头部队,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些部队经过激烈而残酷的战斗终于攻入棱堡,与高大健壮的俄军炮手展开了面对面的殊搏斗。法军一度占领过阵地,但俄军很快又夺回了阵地,并最终通过白刃战将法军赶出了阵地。 棱堡周围的战斗异常激烈,此时格鲁希的第3预备骑兵军也投入了战斗,企图突破俄军仓促形成的方阵,但不仅没有得逞,反而遭到巨大损失。这时俄军又痛失一些高级将领,其中第1西集团军参谋长负伤,杰出的年轻炮兵指挥官阵亡。到11时30分,这些顽强抵抗的俄军士兵仍坚守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周围。拿破仑下令再次发动进攻,一支俄军突然向法军左翼发动袭击,迟滞了法军的进攻。 大约10时30分,库图佐夫得知法军没有在科洛查河的一个渡口设防,便命令乌瓦洛夫将军的第1骑兵军(约2500名骑兵)和普拉托夫将军的顿河哥萨克部队进攻留在北岸的法军。在阳光的映照下,这支阵容严整的俄军刀光闪烁。俄军约8000名骑兵击退了奥尔奈诺伯爵的胸甲骑兵和轻骑兵中队(其任务是保护拿破仑“大军”的左翼),但未能攻破留守博罗季诺的法军1个师的方阵。当法军骑兵从南岸渡过河时,俄军经过较为激烈的交战后便撤走了。库图佐夫对两位骑兵指挥官行动拖沓,作战不力极为不满。但这支骑兵的出现(其哥萨克人活动在法军侧翼和后方)完全打乱了法军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前的计划和进展。 除上述左右两翼的进攻外,拿破仑在战斗打响后1小时左右发动了第三路进攻。这是在被摧毁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南面某处到拉耶夫斯基棱堡地区之间对俄军左翼中央发动的一次进攻。达武和内伊的部队联合实施了这次行动,并得到了在左翼进攻的拉图尔·摩布尔的骑兵和在右翼作战的南苏蒂的骑兵的大力支援。和在其他地方的战斗中一样,双方的炮兵,步兵和骑兵都投入了此次战斗。战斗开始时,法军照例先对俄军实施炮轰,俄军炮兵迅速还击,不断将实心弹、葡萄弹和榴霰弹射向仓促形成一道红蓝长墙的法军步兵纵队。不过这场战斗首先还是一场骑兵战。身穿艳丽服装的法军骑兵肩并肩排成一列列横队,步伐整齐地向俄军开来,继而便转入和俄军刀光剑影的拼杀中。 俄军虽然在作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果敢,但无论在殊激烈的马战、步战还是谢苗诺夫卡河两岸的炮战中,它最终还是被法军击退了,这一重要战场开始陷落。俄军的失败已成定局,其所需要的只是抓紧时机,重新部署兵力,组织部队,恢复元气。由于拿破仑不在场,一直坚守在阵地最前沿的内伊和缪拉向拿破仑皇帝紧急求援,以期在俄军立足未稳之时一举攻破俄军的防线,这样便很可能赢得这场战役。然而,拿破仑犹豫片刻后拒绝动用他的预备队,从而坐失了良机。 于是,这场著名的博罗季诺战役又要打到下午乃至夜晚了。法军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因为中午时分,俄军收复了拉耶夫斯基棱堡。乌瓦洛夫和普拉托夫的骑兵对法军侧翼的威胁,迟滞了拿破仑命令欧仁亲王发动的下一次进攻。这对第4骑兵军无疑极为不利,因为就在欧仁亲王的部队准备阻止哥萨克人的威胁时,第4骑兵军也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于是它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军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将近下午3时,欧仁亲王已为另一次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准备。为配合欧仁亲王的进攻,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炮兵连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了交叉火力封锁。 这主要又是一场骑兵的混战以及和往常一样的步兵的阵地争夺战。一个中队接着一个中队的骑兵投入到殊的恶战中。法军第2骑兵军军长蒙布兰将军不幸阵亡,战场上那刺耳、尖厉的刀枪撞击声一时间大作。拿破仑的一个随从参谋奥古斯特·德·科兰古将军接替了蒙布兰的职务。但他也在率第5胸甲骑兵团攻入棱堡时阵亡了。棱堡内的俄军炮手进行了顽强抵抗。直到西夫里准将率领的第9步兵团赶到后,俄军才被制服。棱堡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伤势严重的士兵倚靠在扭曲的火炮架上奄奄一息。 法军终于拿下拉耶夫斯基棱堡,但战斗又持续了2个多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几千骑兵卷入的大混战。欧仁亲王为达到突破俄军防线的目的,在棱堡后的高地上集结了所有可动用的骑兵。然后这一队队勇猛的法军士兵向集结在阵地上准备应战的俄军骑兵中队和紧随其后的步兵纵队发起了进攻。很快,俄法两军混战在一起。巴克莱·德·托利一直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指挥着他的轻骑兵和长矛骑兵冲杀,他的坐骑被击毙,他也险些丧命。正当骑兵混战时,双方的步兵和炮兵也都参加了战斗。 到下午5时,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在法军右翼作战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已向乌季察高地发动过一次猛攻。俄军的巴戈武特将军(早些时候他率第2军从俄军右翼迂回过来)发现在中央和右翼的俄军主力已开始后退,自己已处于不利境地。为了行动上的一致,他也主动后撤,把阵地让给了波兰人。 战斗即将结束,和这一天中其他重大、激烈的战斗相比,此时相当平静。俄国人还在垂挣扎,有人想如果这时拿破仑将他的近卫军投入战斗,俄军必将全军覆没。但这位皇帝又一次没有这么做,而且这次包括贝尔蒂埃(拿破仑的参谋长)和缪拉在内的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支持拿破仑的主张。库图佐夫在夜间决定第二天清晨把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他仍坚信自己赢得了这场防御战。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将近30万人。双方的伤亡异常惨重,特别是高级将领的伤人数更为惊人。看来很可能有大约30%的参战人员负伤,但谁也不清楚确切的伤亡数字。据西尔·罗伯特·威尔逊将军说,俄军伤亡3.6万人,法军伤亡3.5万人,然而他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在整个战斗期间都在沙皇的大本营里。他提供的法军伤亡数字有可能是准确的(尽管他宣称法军只有26名将领伤亡,这个数字显然太低了,实际上是38人),但俄军很可能损失了4万人。一般估计为俄军伤亡4万4千多人、法军伤亡3万5千多人。在这场会战中,尽管双方的总司令都没有立下卓著战功,但是双方下级指挥官却以他们的勇气,斗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了部队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热情。 库图佐夫从博罗季诺撤下来,拿破仑并没有追赶他。9月13日,库图佐夫在莫斯科城郊重新部署部队,打算在此抗击法军,但最终又被众人说服放弃了这个计划。于是他率俄军穿过莫斯科城继续后撤。9月14日下午,缪拉率领的第一支法国军队进入了莫斯科城,不久莫斯科城变成了一片火海。博罗季诺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该战役不仅对整个“1812年俄国战争”的影响深远,而且在9月7日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伤亡总数高达6万6千多人的记录,也创造了到目前为止在战争史上有记载的单日伤人数最多的战役。
博罗季诺会战,双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尽管从战术上看,法军取得了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俄军退出了战场,但俄军并未被歼灭,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唯一目的因此落空了。在交战中双方伤亡惨重,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安然无恙;而拿破仑的运输线太长,难以维持其现有部队的补给。结果,几个星期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是法军,而不是俄军。 博罗季诺战役对俄法1812年战争的整个进程有重大影响。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战争进程发生根本性转折,但标志拿破仑军队覆灭的开始。拿破仑后来曾写道:“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作战中,法军本应取胜,而俄军却取得了不可战胜的权利。”
拿破仑是不是因为兵败俄国所以直接导致后来的滑铁卢战败。?
不是。
主要原因有:
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
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故事
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
6月16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战役中击溃普军,击伤布吕歇尔,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剩余普军逃跑,林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军队追击普军。
两天后,滑铁卢战役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
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圣约翰山高地,由于法军中有能力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中存在很多无能的指挥员,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所以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
在久战不克时,内伊元帅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莱比锡战役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几乎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伤亡惨重,拉海圣也沦陷了。
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法军元帅格鲁希迟迟不到。
英军和法军都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此时待命的英军预备队也发起了总攻。
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毫无成效,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
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拿破仑宣布退位,英国人对他很不客气,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
扩展资料
失败原因
官兵素质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希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兵力分散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希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百度百科-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都因为天气而兵败莫斯科,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赢了?
拿破仑都因为天气而兵败莫斯科,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赢了?
莫斯科的寒冬确实给拿破仑和的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要说拿破仑和真正兵败的原因,那么应该是在当时严冬环境下所造成的后勤补给困难。
有句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古以
来,后勤的保障是有多么的重要,一旦没有后勤保障,纵然是百万大军也可以兵败如山倒,一夕溃散。
拿破仑在进攻苏联之后,因为当时是严冬时节,拿破仑军队就遭遇了严寒,这对于军队的作战非常不利。法国军队到了莫斯科并且成功占领莫斯科之后,却是找不到食物,找不到补给,这样一来法国人就相当于是占据了一座空城。而由于从法国本土到莫斯科的补给线实在太
长,各种物资并不能有效地到达拿破仑的手上,如此以来,拿破仑只好撤军。
是在1941年冬的时候打到莫斯科的,当时也是因为冬季的严寒造成了德国军队补给的困难,只是这还在德国军队的承受范围之内,两国陷入了僵持阶段。到了1942年1月气温骤然下降,再加上物资的短缺,德军才节节败退,最终损失50万军队。
那么成吉思汗呢?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攻占莫斯科。攻占莫斯科的是窝阔台的拔都西征大军。
在当时莫斯科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市,并不是俄罗斯的首都,而且当时也并没有统一的俄罗斯。那时候,在那片领土上只有几十个大工,他们之间也并不和谐,经常的相互征伐,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会被蒙古人轻易地收拾。
窝阔台的拔都西征大军在1238年初打到了莫斯科,仅仅只用了5天的时间围困,就成功占领莫斯科。在这期间我们可以了解的是蒙古人军队的后勤是处于巅峰状态的,蒙古军的一个骑兵就可以拥有三匹马匹,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一个骑兵所携带的物资可以支撑30天左右。而当时蒙古军队从计划攻打,再到成功占领莫斯科总共花费的时间还不到10天,这样一来在后勤供给方面自然也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说,拿破仑和兵败莫斯科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天气,而是因为后勤补给供应短缺的原因。
拿破仑和为何都能打败整个欧洲就是打败不了俄国?
两个都是所向披靡的人,那为何在征战俄国的时候却纷纷惨败呢?
先来说拿破仑,拿破仑在法国那时候可是战神的代名词,只要他去打仗,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拿破仑最核心的打仗方式就是闪电战,先用的飞机轰炸一轮,接着大炮坦克接着上,最后才是步兵,俗称的闪电战。
不过这一套战术在打俄国的时候却不好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俄国太大了,他的幅员辽阔,而且人烟稀少。你的闪电战即使再快也只是击中部份的士兵,根本没有打到别人的要塞,所以在前进的过程中,整个主要作战方式被拖慢了。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太冷了,因为是闪电战,所以士兵身上所有的包裹都不会装备太多的衣服和保暖的措施,结果尴尬的是去到俄国已经是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穿着一个秋衣秋裤,所有的士兵都丧失了战斗能力,被迫撤退。
打败拿破仑的敌人,而是气温,在作战之前他们没有彻底的了解过俄罗斯的气候环境,也过于高估了自己作战的速度,觉得自己一定能速战速决。
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由于国内的经济被拖垮,有人发现在二战期间,德国民众依然是好吃好住,非常享受,原因在于即便是到二战极其紧张的时候,德国依然没有倾尽全力投入战争。从开战到结束战争,那几十年期间德国的战争,投入资金的增长基本上是等于0,有人统计过,如果再继续全力投入战争的话,起码能拿出来钱会比现在高出一倍左右,那么最后鹿谁手还说不一定。反过来看,俄罗斯当时为了抵御战争,可谓是倾尽全力,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些事做好。
世界杯法国队的主教练是怎么回事?2吗?
法国队果然毫无悬念的被淘汰了!
主教练多梅内克应该认识, 并记得场边那位曾经的对头---佩雷拉. 2006年德国世界杯, 多梅内克的法国队在1/4决赛1:0淘汰了佩雷拉的巴西队. 今天, 佩雷拉的麾下是东道主南非人, 今天, 东道主用一个2:1完成了复仇.
赛后, 佩雷拉主动找多梅内克握手, 多梅内克拒绝, 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什么, 倒背着手走开了.
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管出没出线, 他的任期都要到头了. 高卢军团的这次南非之旅, 与其往后赖着, 不如早早超生......
世界杯首日, 皆大不欢喜, 嗡嗡祖拉漫天飞舞, 高卢军团首战乌拉圭, 0:0的比分乏善可陈, 场面令人昏昏欲睡. 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6月17日, 对阵墨西哥, 又是一个不知所云的上半场, 0:0.
接下来中场休息. 据《队报》报道: 更衣室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主教练多梅内克责备顶在阵型最前面的阿内尔卡, 叫他不要老往后撤拿球, 要多射门, 多进球. 这时, 阿内尔卡回了一句超级脏话:
Va te faire enculer! Sale fils de pute! (大家去查翻译)
多梅内克: 好, 你走人!
下半场, 阿内尔卡消失了, 法国队的进攻依旧乏善可陈, 最终被墨西哥2:0完胜.
法国队两战一平一负仅积一分, 一球未进. 出线形势岌岌可危.
树欲静而风不止, 6月19日, 法国足协开除阿内尔卡. 这位年少得志的锋霸就这样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国家队.
事情到此还远没有结束, 6月20日下午在训练场, 训练前, 体能教练和队长埃弗拉突然吵了起来, 越吵越凶, 多梅内克过去拉架反被喷了一脸, 最后, 体能教练狠狠地把秒表扔向远处, 走人.
这时, 其他队员也纷纷离开训练场, 走上大巴, 集体罢训!
领队瓦朗丹呆立一旁, 随后告知记者, 球员罢训了! 我不干了! 我辞职!
阿内尔卡粗口门事件, 我们今天仍不知道是真是假. 阿内尔卡本人声称, 自己只是打了打嘴炮, 并没有出口成脏, 完全是队报胡编乱造, 而更衣室里向来是球队的私密所在, 球员和教练的冲突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见报并且经过精心包装, 这只能说明, 球队有内鬼!
埃弗拉和体能教练大吵一架, 后来也被证实与内鬼有关.
之后, 多梅内克在找到球员交谈后, 向外界宣读了罢训声明, 矛头直指法国足协: 你们不但没有保护球员, 反而听信媒体胡说就随便进行开除, 影响我们正常的训练生活!
足协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6月21日, 他们很快回应: 都是你们自己搞坏的事, 我们要成立调查委员会, 秋后算账.
就在形势越发复杂的时候, 媒体又来烧了一把火: 这次罢训, 幕后指使人是已经退役的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 他还指示队内的几名大牌, 兵谏多梅内克, 要求变阵.
爆料的媒体是法国国内国内举足轻重的《解放报》, 不过报道也有蹊跷之处, 按照该报所叙, 是齐达内指使球员向多梅内克发难, 换下古尔库夫和戈武, 但在与墨西哥队的比赛后, 他接受canal+电视台采访时又说法国队不该弃用古尔库夫, 此处存在着矛盾.
记者又逼问齐达内: 是你指示了罢训吗? 是你指示兵谏多梅内克吗? 你对粗口门有何看法? 你知道球队的内鬼是谁吗?
齐达内大怒: 我什么也不知道! 你知道是谁吗?!
至此, 球员, 教练, 媒体, 足协, 所有能牵扯到的人和组织都扯上关系了. 连萨科齐都屁颠屁颠的说了一句: Inacceptable! 球员骂教练, 兵谏教练, 更衣室闹僵, 内鬼走漏风声, 足协干涉, 开除球员, 进一步加剧紧张局面, 然后是罢训, 领队辞职, 罢训声明, 足协准备镇压, 内鬼还没找到, 事情已经是几条线揪到一起了.
说实话, 小编至今也没有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是内鬼, 谁告发了谁, 谁挺了谁, 谁克了谁, 线索之复杂, 活像一部悬疑黑色幽默剧. 比起法国队场上踢得毫无生气, 场外的混乱明显的抢了风头.
这个烂摊子到现在还没人收拾, 最后一场生战对南非, 首发名单里的疑似内鬼全被撤了. 但根本于事无补, 1:2, 外加一张红牌, 除了同样和多梅内克有矛盾的马卢达打进安慰性的一球之外, 小组赛三战两负一平仅进一球积一分, 场面上又被南非打了21脚门. 法国队耻辱出局.
谁让高卢雄鸡一地鸡毛呢?
说球员能力有问题, 那是自欺欺人. 大家都是各自俱乐部里的好手, 主心骨, 不是射手王就是助攻王, 再不就是三冠王五冠王六冠王王中王了. 大家都是王, 大家谁也看不上谁, 表面上今天天气哈哈哈, 背地里发誓下一场我就不给你传球. 比方说:
后卫加拉在阿森纳俱乐部当队长, 本来在国家队也希望领导全队, 可是队长袖标戴在埃弗拉的手臂上, 而埃弗拉的俱乐部曼联恰是阿森纳的敌. 加拉自然不乐意.
埃弗拉深受多梅内克宠幸, 因此, 与他场上位置重叠的阿比达尔被移到中卫位置上, 阿比达尔自然不愿意, 多次表达不满, 而在对墨西哥的比赛中, 正是他犯规送出一个点球. 埃弗拉身为左后卫, 经常压上助攻, 左前卫马卢达自然要负责保护, 马卢达对此也表示不满. 他还说, 我在俱乐部踢球的时候, 都有人给他负责补位, 保护, 在国家队, 里贝里, 阿内尔卡, 你们都不管我.
阿内尔卡和里贝里两人与马卢达不合, 他们还孤立被视为齐达内接班人的古尔库夫, 比如, 故意不给他传球, 抢走他的定位球主罚权等. 阿内尔卡和里贝里也不和, 一个以前效力于巴黎圣日耳曼, 一个曾经效力于马赛, 两家俱乐部也是敌对的, 而他们两人在场上也是各踢各的, 很少互相配合.
球员之间不合也罢, 他们还拉帮结派, 效力于阿森纳的搞了一个阿森纳帮, 效力于里昂的搞了一个里昂帮, 谁也不服谁, 甚至连他们的妻子和女友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 还有北非帮, 白人帮, 海外帮等林立的小帮派.
简而言之, 出征南非伊始, 法国队内部已经是四分五裂. 恰好碰上一个无能的主教练多梅内克, 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他如何无能了, 按星座相克来挑选球员, 然后场上位置乱排一气. 对更衣室里的矛盾, 他根本无力化解, 甚至还偏袒某些球员, 阿内尔卡恨他, 马卢达不服他, 阿比达尔不满意他, 甚至到最后埃弗拉也掺和进来, 个个都是反骨仔. 出现在南非的法国队实际上已经不是队了, 是一堆球员, 一盘散沙.
法国队的更衣室历来暗流涌动, 只有出色的教练, 方可安而制之, 1998年就是一个例子. 多梅内克自2004年上任以来, 2006年世界杯撞好运有齐达内帮他安定更衣室, 齐达内走了以后整个高卢军团立刻群龙无首, 2008年欧洲杯惨败出局之后, 多梅内克的任期似乎到了.
法国足协也难辞其咎, 让多梅再干了两年, 从08年到10年, 法国队没有任何长进, 打进世界杯居然要靠手球. 当中的种种小交易我们也有理由怀疑.
对阵南非, 法国队排出了迪亚比+迪亚拉的古怪双后腰, 这两个人一个出生在奥贝维埃, 一个出生在维勒班特, 都是法兰西岛的治安重灾区, 移民问题复杂, 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法国是个移民大国, 马赛快成了阿尔及利亚的第二首都. 法国队内的北非裔球员举足轻重, 而媒体政客往往又爱借此炒作, 最终导致更衣室内北非帮和本土帮的势不两立, 前面说到的古尔库夫, 就是一个地道的法国白人, 而他已经被孤立.
《费加罗报》说: 法国队从小门离开世界杯 (L'équipe de France quitte le Mondial par la petite porte)
《报》说: 挨打的蓝衣军团就此打道回府 (les Bleus, battus, rentrent à la maison)
《解放报》说: 蓝衣军团大溃败 (L'ultime fiasco des Bleus)
《世界报》说: 溃败之后是重建 (après le fiasco, le grand déballage)
球员内讧, 教练无能, 足协神经病, 传媒的歪风最终让法国队毫无悬念的兵败南非, 一地鸡毛. 1998年的夺冠阵容只剩下亨利, 而之后他也将从国家队消失, 1998年的黄金一代就此走进历史.
星期四, 法国队小组出局后的第三天, 因为对退休问题改革不满, 一场罢工在所难免. 毫无疑问, 小编又要花多少时间等火车了. 球员可以罢训, 法国人理所当然可以罢工, 为什么不呢?
- 上一篇:1516欧冠用球-15/16欧冠
- 下一篇:切尔西俱乐部老板-英超豪门切尔西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