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鳕鱼如何引发英国与冰岛的三次战争_鳕鱼战争欧洲杯

tamoadmin 2024-06-02
1.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是什么?2.详解 阿根廷3.怎样做粤菜?4.美国传统美食5.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世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6.你有哪些买了又买百吃不腻的零

1.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2.详解 阿根廷

3.怎样做粤菜?

4.美国传统美食

5.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世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6.你有哪些买了又买百吃不腻的零食推荐?

7.求200字介绍 马德里这个城市的人文风情的段落,在线等待。。

鳕鱼如何引发英国与冰岛的三次战争_鳕鱼战争欧洲杯

国际足球联合会(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FIFA)于1904年5月21日在法国巴黎的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Union Fran?aise de Sports Athlétiques)总部正式成立,参加大会的共有来自八个不同国家的组织,他们分别是:

·法国 - 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Union des Sociétés Fran?aises de Sports Athlétiques USFSA )

·比利时 - 比利时体育运动联合会(Union Belge des Sociétés de Sports UBSSA )

·丹麦 - 丹麦足球协会(Dansk Boldspil Union DBU )

·荷兰 - 荷兰足球协会(Nederlandsche Voetbal Bond NVB )

·西班牙 - 马德里足球俱乐部(Madrid Football Club)

·瑞典 - 瑞典足球协会(Svenska Bollspells F?rbundet SBF)

·瑞士 - 瑞士足球协会(Association Suisse de Football ASF )

FIFA 初具规模

在成立大会召开的两天后,即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举行了第一次选举,法国人罗伯特·盖因(Robert Guérin FRA)当选第一任主席,瑞士人施耐德(Victor E.Schneider SUI)和荷兰人希尔施曼(Carl Anton Wilhelm Hirschmann NED)当选副主席。比利时人穆林高斯(Louis Muhlinghaus BEL)担任秘书长并兼财务主管,丹麦人西劳(Ludvig Sylow DEN)为副秘书长。国际足联成立之初时一无所有,还只是一纸协议。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代表各国足协的世界性组织,这个团队还有很多任务要做。首要的就是说服英国这个现代足球起源国家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

直到1909年以前,国际足联的成员还仅限于欧洲国家的足协。这以后,国际足联开始吸纳其他洲的足协组织,南非1910年成为第一个非欧洲成员组织,随后阿根廷和智利在1912年也加入国际足联,1913年又增添了美国。自此,国际足联逐渐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这也为后来发展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员不断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爆发导致国际足联的活动陷入了停滞状态。然而,各成员组织并没有完全中断联系,国际足联的组织结构在小范围内保留了下来。直到雷米特(Jules Rimet)于1921年3月1日当选第三任主席,国际足联才得以继续发展。这位当时已经48岁的法国人把壮大国际足联当作了自己终生的事业。那个时期的国际足联非常困难,只剩下了20个成员协会,英伦三岛、巴西和乌拉圭等足协组织也已经退出。但是雷米特先生凭借坚韧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创立了世界杯这一伟大的赛事。在他在任的33年里,国际足联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期间虽然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但依然无法阻止国际足联迈向成功的步伐,到1954年瑞士世界杯雷米特卸任时,国际足联已经拥有了85个会员组织。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雷米特时代”。

FIFA 世界杯的诞生

20世纪初奥运会的逐渐成功深深的打动了雷米特的心,他意识到,国际足联有必要设立一项世界性体育比赛,用以扩大国际足联的影响力。在1928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的大会上,创办世界杯的提案获得了通过。匈牙利、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乌拉圭等国足协随即便提交了主办的申请。由于乌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加上他们正在为两年后召开的独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做准备,因此主办首届世界杯的重任就落在了乌拉圭足协肩上。

1930年7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Montevideo)的世纪体育场开幕,由此揭开了世界足球新的篇章。

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这一年也确定了第三届世界杯的主办地法国,国际足联主席、“世界杯之父”雷米特先生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他的家乡法国有幸当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现又一次使国际足联的活动和世界杯陷入了停滞,此后一直到战争结束的1946年7月,国际足联才得以在大会上确定1950年继续举办第四届世界杯,而提交主办申请的只有巴西足协,自然全票通过。

英伦足协回归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国际足联缺少英伦三岛一直是雷米特先生的遗憾。他再次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通过积极运作,同时也得到了英国方面德鲁里(Arthur Drewry)和劳斯(Sir Stanley Rous)两位先生的大力协助,终于在1946年成功争取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足协组织加入。而一直到现在,这四个英国的足协组织仍然享有独立参加世界杯的资格。

四年后在瑞士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期间,年逾80的雷米特主席光荣引退,1954年6月21日,他被国际足联授予首个荣誉主席职位。在决赛的颁奖典礼上,这位“世界杯之父”最后一次将“雷米特杯”颁发给冠军德国队队长。雷米特先生为国际足联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50周年庆典

曾经协助雷米特25年之久的比利时人希尔德雷亚斯(Rodolphe William Seeldrayers)成为国际足联第4任主席,他在上任之时便成功组织了国际足联成立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不幸的是,希尔德雷亚斯于1956年10月过世。第二年6月9日,已经代理主席职务半年之久的德鲁里(Arthur Drewry)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德鲁里先生在成功举办了195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第6届世界杯之后,于1961年去世,享年70岁。

随后一直到1961年9月28日国际足联特别大会之前,国际足联的运作都由瑞士人托门(Ernst B.Thommen)领导。托门曾是1954年、1958年和1962年三届世界杯组委会主席,他为国际足联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在那届大会上,鲁斯爵士(Sir Stanley Rous)当选为国际足联第6任主席。

这时的国际足联已经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中立组织,许多刚刚独立的国家首先进行的国际活动就是加入国际足联这个大家庭,因此国际足联的会员数目不断增加。电视转播从60年代开始介入FIFA世界杯比赛,为世界杯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比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鲁斯爵士的带领下,国际足联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巩固了自己的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组织之一,尤其在经营上,更是为人所称道。作为非政府组织,国际足联既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其它渠道的财政来源,所有的资金都来自举办世界杯比赛所得的利润,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一切。为了感谢鲁斯爵士所作的贡献,国际足联于1974年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召开的第39届大会上选举他为名誉主席。也就在这一天,巴西人阿维兰热(Dr. Jo?o Havelange) 接手了国际足联主席一职,开始了阿维兰热时代。

一个新时期

阿维兰热在1974年第39次大会上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他认为足球不仅仅是为了竞技,并努力试图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足球的发展水平,促进新时代的到来。

阿维兰热的上任标志着FIFA新时代的到来。国际足联以往一直依靠四年一届世界杯的收入维持自身经营,但难免有时显得捉襟见肘,这也使得国际足联在某些方面趋于保守。阿维兰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国际足联管理中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机构。1974年,阿维兰热在国际足联位于苏黎世总部附近的一间别墅成立了12人工作小组,全权负责国际足联的改革事务。现在,这里已经拥有了5座现代化办公楼,超过120名国际足联雇员正在为不断增加的任务量而工作。

全球化的发展

在过去的25年中,足球不但逐步确立第一大体育运动的地位,而且也伴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在商业、社会和政治等其它方面繁荣起来。事实证明,足球运动的魔力可以影响到所有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亿人把足球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足球也已经成为娱乐产业中很大的组成部分,并且不断开阔自身和其他产业的国际市场。

204个会员协会

1998年6月8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足联第51次大会上,瑞士人布拉特(Blatter SUI)接替阿维兰热,成为国际足联第8任主席。布拉特此前已经在国际足联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了23年,在布拉特掌舵的这几年中,国际足联的会员组织总数已经增加到了204个。

楼主,你想知道的问题在世界杯中文网上都有。地址: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一道最赋盛名的法式菜肴:肥鹅(鸭)肝,或称为鹅(鸭)肝酱,但千万别将肥鹅(鸭)肝说成肉酱,会被视为是一种亵渎行为。每逢佳节特别是圣诞节和新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品尝鹅(鸭)肝酱,但价格昂贵。品尝时将其涂在烤面包上,也有时放入锅中进行烹调或将其熔在肉的表面。

第二道菜肴较为罕见也很昂贵,是法国某些地区的特产:块菌(la Truffe一种极珍贵的食用菌,埋在树根土下,常借狗、猪嗅觉获取)。它是一种罕见的菌类,在极其苛刻的自然条件下,只生长在橡树或栎树的树根下,依靠寻找块菌的狗和猪,利用它们发达的嗅觉才能发现这种生于土壤里少有的菌类。当块菌的价格居高不下时,只能品尝到小小的一块。除非前往享有盛名的饭店,否则很难品尝到此种块菌。

价格早已为大众所接受并且名声享誉于法国之外的要属海鲜了。既然其他国家也拥有沿海地区,可享用海产品,所以这里提到的海鲜并无特别之处。只是不同地区发挥各自的优势来烹饪海鲜。在法国,特别是在滨海夏朗德省(La Charente-Maritime)可品尝到火焰贻贝(l’eclade)。新鲜的贻贝被摆放在中心有四个钉子的木制托板上,围绕着钉子将贻贝有序的排成逐渐向外扩散的同心圆状,像多米诺古牌一样一个紧挨着一个。接着在贻贝上盖满松针。松针为易燃物,燃烧的松针赋予了贻贝一种特有的松木芳香和独特的烟薰 味道。等其燃烧殆尽,除去烤熟贻贝表面覆盖的松针灰烬,放些黄油既可享用。

大西洋沿岸地区专门从事牡蛎养殖产业。这种软体动物很受法国人欢迎,并且在圣诞节时与鹅(鸭)肝酱一同被享用。牡蛎上略加些柠檬汁和咸味黄油可生食,或与肉馅一同烧熟后食用。

当然,来法国不能不吃奶酪。在超市里即使远离真空包装的产品,但由于气味逼人,那些名符其实的奶酪还是使人感到厌恶。大多的奶酪都具有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发霉所致。奶酪是手工制作,原料来源于不同动物的奶汁,大多用母牛、母羊或山羊奶。往往用餐结束前,与面包或葡萄酒一同享用。

提到面包,法国拥有花式面包和糕点。牛角面包,巧克力面包,法棒面包,都是法国专有的美食遗产。人们时时刻刻都在享用这些面包,早餐也少不了它们。面包店代 表着制作和售卖花式面包的地方。面包师在夜里将用来制作花式面包和其他面包的面和好,然后制作面包,并在早晨售出。法国人最喜爱享用刚出炉的面包,余温尚存,松软可口。但这些典型的法式甜点同样倍受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喜爱。

享用甜食可谓法国人的嗜好,各式各样的糕点证明了这一点。糕点店制作甜食和甜点。糕点师傅能制作出最好的蛋糕和油炸甜品,其种类不计其数、口味各有不同。用餐结束前享用甜点。很多聪明的法国人按照食谱介绍可以做出一些常见的餐后甜点,而且还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法国料理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在法国,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当成圣礼一样备受重视,因为它同 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 餐礼仪,都是进入法国美食的先修课。到法国不能不点松露、鹅肝酱等著名菜式,虽然份量很小,却很 精致,值得慢慢品尝。

建议在点菜时不须点所有菜色,可以量力而为、视预算而定。一般法国餐厅有几种等级:Bistrot(家常 菜餐馆)、Brasserie(小型餐厅)、Gastronomie, 消费额度也因等级不同而攀升。要注意的是,要去高级 餐厅时,要事先预约,穿著上男士应着西装外套、领带,女士应着洋服或套装等。

有好菜必得佐以好酒,或说对的酒。法国人吃饭时习惯以红酒配红肉或口味重的菜肴,白酒则配鸡肉和 海鲜。午、晚餐的餐桌上出现的红、白酒,一般称餐中酒,是很普通的现象。而法国菜在上菜时的顺序 则为:1 开胃盘;2汤或沙拉(海鲜类);3 冰沙;4主菜;5沙拉(菜叶类);6 乳酪盘;7 甜点;8 咖啡或 茶,下次若有机会品尝法国菜时,别忘了留意一下喔。

[鹅肝酱]

在现代欧洲菜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法国菜,经常被作为一流餐厅酒店上菜和菜单组合的蓝本,而在法国菜 里头,有着世界三大美食之称的便是法式煎鹅肝了。

最早懂得烹受煎鹅肝这项美食的,大概是二千多年前的罗马人吧。之后到了法国路易十六时期,鹅肝被 进贡到法国宫廷后深受喜爱,从此成为宫廷广为采用的珍味,当时许多知名的音乐家,作家和社会名流 都争相赞颂,自此奠定其顶级美食的地位。

既然能被视为世界顶级美食的鹅肝,鹅只的饲养过程自有其独特之处.鹅只在孵化后的14周内,会被 饲养在室外地方以供给一个自然环境,好使鹅只的免疫力能大大加强。过了14星期后,饲养人员便开 始用特制的粟米每日3次强迫喂食鹅只,为期4周。为避免在这强迫填喂的过程下鹅只会紧张甚或死亡 ,所有的鹅只都会被一对一喂食,其间并会不断地抚拍它们,或让它们聆听音乐,以帮助它们吞食和安 抚情绪,这便是为甚么鹅肝的价格会如此昂贵的原因,皆因其人工已差不多占去成本的大部分。

鹅肝在法文中为Foie Gras,而煎煮则是 Saute,所以在法国餐厅如果看见开胃菜中有 Foie Gras Saute,那便是法式煎鹅肝了。在品尝煎鹅肝时最适合搭配甜酒煮成的酱汁,或加入无花果干一起煎, 鹅肝的香味便能和无花果的风味配合一起,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鱼子酱]

世界三大美食中最广为人熟悉的「鱼子酱」(Caviar),其实就是盐渍的鳍鱼鱼卵,这种享负盛名的美 食,早于十三世纪,就被喻为人间的极品。传闻当时在丹麦的一份报章上,曾提到当地一家工厂接到制 造鳍鱼鱼子酱订单的要求,这应是鱼子酱的最早记载。

除了鳍鱼外,鱼子酱也会用到鳟鱼、鲟鱼、鳕鱼、鳣鱼等等材料。其中,尤以鳣鱼最为特别,因其生长 的地方仅限于里海和黑海。鱼子酱可以搭配任何材料,仍不会失去其鲜美风味,无论是冷盘,美酒,糕点等等,无一不可和鱼子酱配合成绝妙的菜式。如果真的要说鱼子酱最常使用的地方,大概算是和香槟 配合的开胃菜吧!

至于说到鱼子酱的食用法,先轻轻铺在舌上,以舌尖将鱼子酱一粒粒缓缓碾碎,便会感受到那香醇浓郁 ,甘甜清冽的酱汁,级别越高,鱼子酱里的鱼脂含量亦会相对增加,含盐量则会因应减少,也因此,品 贸较高的鱼子酱一般都口感粘稠,风味亦会更为精致.

除了吃法外,用来舀鱼子酱的汤匙也是要十分注意的,为了不让器具压过其风采,同时防止因高温影响 鱼子酱的品质,一般是使用贝壳汤匙来进食,至于一般用餐时所用的金属汤匙,由于会严重破坏鱼子酱 的香气,所以绝对被列入禁止之列。

[松 露]

和「鹅肝」、「鱼子酱」并称为世界级三大美食的「松露」(Truffe),又名「黑菌」,是一种长在地 下的菌菇。在法国有「黑钻石」美名的松露,严格来说并不算是菇类,因为它寄生在树木的根部,深藏 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须靠训练有素、嗅觉灵敏的狗才能发现它的踪影。

松露对于温度和湿度十分敏感,处理不当的话,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减轻 了意即钞票亦不见了,常令老板们心疼不已。因此,为了保存松露,于是便开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 米桶里,或与鸡蛋共处一室。结果产生了让人意外的惊喜,米与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气味,同时又让松 露的水分不会快速蒸发,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风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节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间,波尔多 酒和一般的红酒都可以搭配着喝。

[乳 酪]

法国乳酪闻名于世,在法国人的餐桌上,也绝对少不了乳酪。在法国,光是通过官方规定的乳酪种类就 有345种,每块乳酪都有独特的个性,无怪乎有人曾说在法国,从1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都可以吃到不 一样的乳酪。此外,也有法国人这样说:「只消一方上好的农庄乳酪,再搭配一杯葡萄佳酿及一块刚出 炉的面包,即是人间至高无上的享受」。由此可见,法国人对乳酪的喜好程度。

乳酪的本质是由气候,地理环境,牧草,牛羊的不同来决定。而乳酪质地风味,则微妙地受到酵母、容 器、制作方式、熟成的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靠海的诺曼底,牛羊吃了略有海咸味的牧草,诞生了与众 不同的乳制品,内陆牧草稀少的地方便以山羊乳酪闻名。牛羊在春夏期间吃了肥沃的牧草,泌乳量充沛 ,牧农家除了加工饮用,也制作成各式乳酪,以便储藏过冬。每逢秋季,便是乳酪慢慢变黄的时间,美 食家公认这时候的乳酪质地最好,口感也最迷人,香甜美味,欲罢不能。

菜式简介:鹅肝酱煎鲜贝

特点: 透过巧妙的组合,材料与手艺搭配,呈现出高雅的菜相,入口即化

原料: 法国鹅肝酱3片,鲜干贝6粒,芦笋6支,洋葱100克,红萝卜30克,洋葱20克(切片加盐炒热,绞成泥酱)

制作: 鲜贝略泡水,即泡冰水急速冷却,加入葱姜盐酒,再煎至两面黄芦笋取花蕊部分,以盐水烫熟,作盘饰;取出鹅肝酱,略煎,置於鲜贝上,加酱汁即可上桌

菜式简介:法国洋葱汤

特点: 典型的法国风味,味道香浓

原料: 牛肉2000克,洋葱500克,色拉油150克,盐20克,胡椒粉少许,面包片少许,沙司少许

制作: 把洋葱切片,并用色拉油炒熟,至褐色。在锅中放入洋葱、牛肉汤搅拌至煮沸,加入盐、胡椒粉即可。出汤时,在汤盆内加入面包片,再撒入沙司即可食用。

菜式简介:法式辣猪排

特点: 肉质鲜嫩,味道香辣开胃

原料: 猪大排4块、盐、粗胡椒末、浓牛奶250毫升、大蒜、法式芥末酱、洋芫荽叶

制作: 用刀背将猪大排两面拍匀,放入盘内,撒上盐和胡椒末;平锅烧热加油,放入猪大排,炸至呈金**;煎锅内加奶油、蒜片和芥末酱烧开,加适量盐调好口味,待汤汁烧成稀糊状时,加入切碎的洋芫荽即可起锅

鹅肝」、「鱼子酱」并称为世界级三大美食的「松露」(Truffe),又名「黑菌」,是一种长在地 下的菌菇。在法国有「黑钻石」美名的松露,严格来说并不算是菇类,因为它寄生在树木的根部,深藏 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须靠训练有素、嗅觉灵敏的狗才能发现它的踪影。

松露对于温度和湿度十分敏感,处理不当的话,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减轻 了意即钞票亦不见了,常令老板们心疼不已。因此,为了保存松露,于是便开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 米桶里,或与鸡蛋共处一室。结果产生了让人意外的惊喜,米与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气味,同时又让松 露的水分不会快速蒸发,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风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节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间,波尔多 酒和一般的红酒都可以搭配着喝。

在这个快餐店林立街头,微波炉进入千家万户,速食充斥商店货架的年代里,对于传统美食的怀念更显突出。对于美食,我中华佳肴当然是享誉全球,独树一帜。而在西方法国的美食同样是家喻户晓,人人称道。

提到法国美食,这还要从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大帝(Henry IV the Great)说起。在他在位之前,法国还是处于用手抓饭的“蛮荒”状态所谓的美食更是无从谈起。这一切直到亨利四世迎娶了一位意大利公主为妻,随着王后嫁到了法国,一大堆意大利的厨师也陪嫁到了巴黎,而王后自己也是一个爱下厨房“马大嫂”般的人物。自此亨利的宫廷里食物的状况焕然一新,许多意大利的美食开始在宫廷里受到欢迎。而刀叉也开始流行开来,法国人在亨利四世带领下也开始优雅地学着舞刀弄叉起来。到了亨利四世后期,宫廷乃至各地领主们都纷纷从意大利重金聘请厨师操办宴会。当日所谓的这种贵族宴会,常常是吃喝和玩乐同时进行,美食和演出都鱼与熊掌兼得。云游诗人和杂耍艺人必不可少地在席间表演,而菜肴由仆人们依次端上来共主客们品尝,直到宴会结束,上菜本也就成了演出的一部分。乘着文艺复兴的东风,法国菜也跟着开始繁荣起来,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与落后。不过离真正的法国美食还是有一段差距。

到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菜又获得了一次飞跃的机缘。随着期间法国国力的上升,也因为路易十四自己也爱好奢华,法国宫廷的餐宴的豪华已经成为了欧洲各国之冠。当年由于“光荣的革命”而被赶下台的詹姆士二世,做客凡尔赛宫。路易十四为了欢迎他大摆宴席,豪华的餐宴连续三天三夜,到了晚上也是挑灯夜食。以至于事后,詹姆士二世为此吃惊不已,大感诧异,回想自己过去的“苦日子”,连连感叹之前的菜肴是白吃了。同时,路易十四还开始努力培养法国自己的本土厨师以摆脱对于意大利人的依赖。他的做法就是举办全国性的厨艺大赛,获胜者会被招入凡尔赛宫授予“全法国第一食神”的功勋奖也就是所谓的泉蓝带奖(CORDO NBLEU),这成为了全法国厨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这一大奖更是保留至今。

之后的路易十五更是在此之上将法国菜进一步发扬光大。厨师们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大为提高,其成为了一项既高尚又富于艺术性的职业。一时间法国食坛百家争鸣,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宗教界,天主教主张使用食糖,新教提倡使用黄油,而在思想界伏尔泰率先提出在火鸡中放入菇类可以增加鲜味,卢梭也成为了西方最早的素食主义者反对吃肉,狄德罗则更是说了如下妙语“没有诗歌,没有音乐,没有艺术,没有良心,没有感情,没有朋友,没有书籍,我都可以活下去,但是作为文明人的我离不开美食。”期间法国名厨拉瓦莱特首先出版了法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美食著作《法国厨师》。

饮食方面的习俗礼仪也开始养成。在过去,欧洲的宴会上,每一道菜都是一个秘密,要想表演的节目一样给宾客以惊喜,所以也根本没有所谓的菜单。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尔姆召开帝国会议讨论关于马丁-路德的问题,期间来自萨尔斯堡的布伦瑞克公爵曾经让人把菜的名字写在一张羊皮纸上。到了路易十五的时代,这在法国宫廷又得到了效仿,当时在菜单的文字描述上大下功夫,使之成为餐宴有机的一部分,让来宾在点菜的时候就胃口大开,垂涎三尺。法国菜通过了以上种种,逐渐在制作,分类,上菜方式和就餐礼仪方面自成体系,也结出了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真正让法国美食享誉世界,为各国各阶层所熟知和公认的,还是要归功于法国大革命。

随着巴士底狱的炮声,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和宫廷的美食作了无奈的永别。法国美食却没有因此而受到消极影响。大量宫廷厨师随着革命流落了民间,他们开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开设餐馆食楼以求维生。所以,大量宫廷膳食随着这些“御膳房”的出现,成为了大多数法国阶层都能有机会享受的佳肴。而中产阶级在享受它们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过去贵族的用餐方式和礼仪,再加上特有的“小资情调”加上些许独有的艺术韵味。之后,法国出了一个拿破仑,由于他的南征北战三色旗在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飘扬,而就如同“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口号广受各国人民群众欢迎一样,法国美食也是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至各国。以至当时的德国大作家歌德如此评价,“拿破仑的铁蹄征服了欧洲的君主,而法国厨子的美食征服了所有人的肠胃。”这和今日,美国大兵足迹踏遍世界,麦当劳的连锁店也就随之登陆全球一样,使乃同理。大国往往会在实行军事强权的同时,也会推行“饮食新主张”于各国,可口可乐就是如此在二战期间风靡了全球。扯远了,拉回正题。大革命导致的美食变革,就如同一个强力助推器把法国人的美食真正推向了世界美食的宝座。

在拿破仑之后,法国的美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但所幸由于一位文豪的复兴运动而得以再接再励维持下去。此人正是写下了《三剑客》和《基督山伯爵》的大仲马,其一生中最后的遗作并不是什么小说又或是什么剧本,却是一大本厚厚的《美食大辞典》。在他的晚年,他几乎吃遍了巴黎所有的大小餐馆,成为了法国最早开始写食评的人,每到一处便吃边写笔记心得,各大食铺的大厨几乎都成为了他的好友。当时,法国的各大名厨无一不歌颂大仲马为“知音”。这部《美食大辞典》被普遍评价为“能看,可读,好用”,成为19世纪的饮食界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法国美食得以为继的强心剂。到了普法战争时期,虽然战场上法军连连失利,但汉人有诗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而对法国人来说则是“国家不幸食家幸”。在普鲁士军围攻巴黎期间,由于包围各大餐馆的来源短缺,又是他们纷纷向巴黎动物园开了刀。烤骆驼,陷赛驴头,猫鼠拼盘,乃至今日享誉世界的蜗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涌现在了巴黎食客的餐单上。仗是打败了,但是法国美食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大丰富,得以进一步冲上了世界美食巅峰。想来这也就是“辩证法”的所谓“两面性”吧?

时至今日,工业化的速食文化并没能打垮传统的法国美食。常常也能听到****国传来农民砸麦当劳快餐店的新闻。饮食的传统更是牢固,例如法国人基本上只在名字中有字母R的月份也就是过去的五,六,七月才吃蛤蜊,因为过去只有五,六,七这三个月也就夏天的时候,难以保存这种食物。随今天已经有了冰箱,但是法国人还是固执地坚持这个习惯。又如密特朗总统在巴黎召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时候,就按照拿破仑帝国时国务大臣让-雅克-德-冈巴塞莱所留下的传统,举行豪华晚宴,并将菜单通知报社刊登,让国人过一把眼瘾与民同乐。

实际上,所谓的“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往往可以成为一面侧面的明镜。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于盘中餐和烹调术这个题目,法国人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心情。他们对于自己拥有“美食家”的声誉深感自豪,但对于把他们看作酒肉之徒又大为恼火。其实,闻名世界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讲究吃喝,法国另一位哲学家巴斯卡、法国化学和细菌学家巴斯德和法国近代化学鼻祖拉瓦锡以及鼎鼎大名的戴高乐,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而法国的协和式飞机、豪华高速火车、先进的激光研究以及核打击力量,在世界上也都是数得上的。可是这些都没有,人们对法国的印象还是奶油巧克力和酒烹嫩炸鸡。

人们也到世界其他地方享用美餐,甚至是难与伦比的美餐,如在意大利。可是,由于历史的偶然性,由于法国人天生那副丽质,还由于人们勤于创新,法国人经过多少世纪,与饮食建立了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现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在研究提高烹调术,但是不管多么卖力,鉴赏美酒佳肴的本领还是非法国人莫属。这绝非偶然,法国人是经过长期摸索才进入佳境的。

法国面包

步入法国的城市,一家家面包铺随即映入眼帘,衣着整洁的店员满脸笑容,彬彬有礼地接待着八方的来客。法国人有边走边吃的习惯,儿童上学也喜欢手拿长面包,大口大口地啃食。有时,他们把面包当棍棒,追逐捅打,别具情趣。

边远乡村也不例外,不管是小旅店还是大餐馆,只要你择桌一坐,伶俐的服务员就会立即上来,给你恭恭敬敬地献上一篓白白的面包。此时,你只管慢慢地坐食你那甜滋滋的面包,无须顾忌没人给你拿酒送菜了。

详解 阿根廷

一、城市的特点

中世纪城市史专家诺尔曼·庞兹指出:“城市或市镇(这两个词几乎是同义词)是比村庄大的人类居民点,其居民的就业和谋生并不主要依靠农业。事实上,功能的多样性(如手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甚至农业本身)是它的突出特点之一。

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市民所耕作的土地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来维持其基本生存,至少中世纪城市是这样。他总是需要从其直接控制的地区以外输入食物。

由于这种输入需要回馈或支付,因此市民们又必须为外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每一个成功的城市最终不仅同周围区域也与相对较远的地方建立了复杂关系,它们既向城市供应食物,也向城市提供手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它们是城市的腹地。”

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也就是说,城市是经济中心。这同中国古代城市大都以政治中心出现完全不同。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府衙、县衙等政府机关和军队驻守,居民中有官员、军人、地主,也有工商业者,西欧城市则主要是工商业者的居住地。?

二、文化的特点

中世纪鼎盛期西欧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促成学术文化繁荣的高峰,各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联系紧密起来,文化覆盖面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西欧全境。

中世纪盛期西欧文化已有三个新特点:

第一,突破修道院作为主要知识活动的狭隘范围,城市的大学纷纷建立,成为开阔、活跃的知识传播和研究的所在地,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等都是学术文化中心,而且形成较为开放、自由的文化气氛。

第二,学术文化反思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内容有较多的创新,如各民族传统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出现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哥特式建筑艺术大量涌现,在基督教哲学和神学内部也出现了阿伯拉尔的异端学说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变革。

第三,改变了早期中世纪的封闭自守状态,西欧文明和东方的两大文明即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阿拉伯文明的交往得到开通,中世纪盛期西欧文明是在密切和东方文明交流、汲取其优秀成果中得到较大发展的。

通过拜占庭、西西里和西班牙三个主要渠道,两大东方文明所保存的大量希腊罗马古典文本此时已重新引进西欧,希腊罗马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传统已受重视研究。

出现了学习罗马法并将它运用于现实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热潮。可以说,中世纪盛期西欧学术文化的高涨,已为文艺复兴做了准备。

15世纪至16世纪西欧社会处于中世纪晚期,西欧中世纪文明走向衰落。封建生产关系趋于瓦解,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由于资本原始积累迅速扩展和掠夺海外殖民地,市民或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在一些国家他们和君主专制集权政治既相互利用,又发生冲突。

基督教统制的中世纪西欧的精神文化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动摇、没落。然而,西欧中世纪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不像罗马文明向中世纪文明转折那样,经历漫长的曲折和精神文化的断层乃至“倒退”。

而是经由“文艺复兴”这个过渡性的阶段性文明。文艺复兴对西欧中世纪文化有激烈的否定、批判,但也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扩展资料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规模:

中世纪西欧的大城市人口最多的也就5万多人,而且不超过10个,如巴黎、佛罗伦萨、威尼斯等。2~5万人口的城市,整个西欧也只有15~20个,如意大利的罗马、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法国的里昂、德国的科隆,等等。1万~2万人口也算大城市。

1万人以下的中小城镇到处都是。“中世纪西欧的大小城镇大约有1万个左右,也就是说每500平方公里有一个城市,或者说每隔2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城市。”这样的密度已经很大了。具体到西欧各国,情况也存在差异。

北宋东京汴梁是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世界独此一家。现在中国的面积比欧洲小56万平方公里(56万平方公里略小于青海省)。包括德国在内的西部欧洲统称西欧,面积大约占欧洲一半。

1000年时欧洲人口大约接近3千万,西欧不到2千万。而经过战争和屠杀,明朝初年中国人口还有6千万。以人口数字和地域面积平均计算,西欧城镇的密度大于中国。?

西欧最初的城镇很小,城内只有一条街道,或两条纵横的街道。街道中心或十字交叉处是市场地。在市场地周围,手工业者住一块,商人住一块。也有以领主或教堂为中心的居住区。领主即便住在城内,也不是城市共同体的成员。?

西欧初期城市中还带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居民在房前屋后种菜,养猪养牛。中国的小城市也是如此。河北省永年县的古城保存至今,本世纪初城里还有菜地,还种有少量农作物。

百度百科-西欧中世纪

怎样做粤菜?

非常详细:

阿根廷百科内容来自于:

阿根廷国旗

阿根廷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为南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

基本概况

阿根廷国鸟棕灶鸟

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阿根廷

人口:3780多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最高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宗教。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著名。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有人口278万(2001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3万人(2001年)。

阿根廷国树刺桐

国旗:阿根廷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著名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91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阿根廷国徽

货币:比索

国徽:阿根廷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树:赛波树

阿根廷国花—赛波花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国鸟:棕灶鸟

阿根廷货币--比索

独立日:7月9日(1816年)

国庆日:5月25日(1910年)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

国家政要: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FernándezdeKirchner)。2007年12月10日就职,任期4年。

阿根廷

国歌介绍阿根廷的《祖国进行曲》,是拉丁美洲的第一首国歌。1813年5月11日,阿根廷国会通过决议确定由比森特·洛佩斯·伊普兰内斯(VicenteLópezyPlanes,1785-1856)作词、布拉斯·帕雷拉普(BlasParera,1777-1820)谱曲的《祖国进行曲》(MarchaPatriótica)为阿根廷国歌。1900年,胡里奥·罗卡(JulioArgentinoRoca1843-1914。1880-1886和1898-1904年为阿根廷总统)总统颁布法令规定每逢在法定节日,学校举行的仪式上需合唱国歌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

阿根廷

歌词大意:大地的生民!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新生的英雄们精神抖擞,好象武神一样雄赳赳。他们胸怀里充满豪情,阔步前进使大地发抖。印加人正从坟墓里苏醒,重新燃烧起满腔热情,鼓励他们的儿女去重建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

山崖崩裂,城墙倒坍,轰隆隆地响声震天;复仇和战争的呼声四起,到处一片狂澜。凶恶的暴君包藏着妒忌心,吐出毒液来恶臭难闻,手昊挥舞着染血的军旗,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

阿根廷

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这一群嗜血的虎狼,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

勇敢的阿根廷人奔赴缰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战斗的号角随着炮声隆隆,响彻南方的战场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抗战的先锋,带领著名的联盟城市,他们将挥起强壮的手臂,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

胜利之神展开光辉的双翅,庇护阿根廷勇士。暴君看见了屁滚尿流,连忙夹着尾巴逃走。他交出军旗和武器来投降,赢得战利品,归功自由。人民鼓舞着光荣的彩翼,气概豪迈,扬眉昂首,气概豪迈,扬眉昂首!

从南极到期北极响彻号声,传送赫赫声名,它用美洲的名义向人们反复呼唤,生民,请听: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记住桂冠怎样得来,让它永远存在!我们生得有光彩,死也要死得有光彩。

历史简介

阿根廷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

地理气候

阿空加瓜山

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纵贯南北3,000余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

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6-23℃之间。东北部降水丰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为25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2%。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自然物产阿根廷似乎特别受造物主的青睐,拥有令人羡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物产丰富,除了盛产粮食、牛肉、水果、蔬菜等各种农牧产品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栲胶。

景观壮丽的伊瓜苏大瀑布

栲胶,学名丹宁,它是制皮革的重要原料,阿根廷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栲胶树(中国叫它竖木)资源,它生产的栲胶80%以上出口到美、欧、亚各洲,中国每年也从阿根廷进口栲胶。

栲胶树生长极为缓慢,硬度大,在印第安语中称它为“破斧树”,据说70年树龄的栲胶树,直径也只有30厘米。其树杆年轮紧密,呈浅棕色,放到水中立刻下沉。

阿根廷早期的第一个栲胶厂建于1894年,之后栲胶业迅速发展,1926年产量曾达45万吨,在三四十年代出口20多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3。但80年代以来,由于非洲及巴西等地黑荆树(也可提炼栲胶)的开发以及世界栲胶消费的减少,阿根廷的栲胶生产大幅度下降,目前只剩下5家工厂。

同时阿根廷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大国,牛、羊数量却居世界前列,是世界重要的皮革出口国,阿根廷的皮制品,质地柔软细腻,而且价格也比欧美低得多,是旅游者喜爱的特产之一。

阿根廷牛肉也与别处不同,它采取露天围栏放牧,这种自然方式产生的牛肉,肉制鲜嫩,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牛棚育肥的牛不可同日出语。象巴西式烤肉,在巴西也只有用阿根廷牛肉才算上品。

阿根廷是水果大国,年产葡萄204万吨,柠檬80万吨,橘子27万吨,柑子59万吨,柚子16万吨,苹果108.6万吨,梨52万吨。

行政区划阿根廷共有23个省和一个自治市(标*):

阿根廷省份。阿根廷声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和南极洲的一部分拥有主权,并划入火地岛省。

1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首都)*(BuenosAires,CiudadAutónomadeBuenosAires(autonomouscity))

2布宜诺斯艾利斯省(BuenosAires(province))

3卡塔马卡省(Catamarca)

4查科省(Chaco)

5丘布特省(Chubut)

6科尔多瓦省(Córdoba)

7科连特斯省(Corrientes)

8恩特雷里奥斯省(EntreRios)

9福尔摩沙省(Formosa)

10胡胡伊省(Jujuy)

11拉潘帕省(LaPampa)

12拉里奥哈省(LaRioja)

13门多萨省(Mendoza)

14米西奥斯内斯省(Misiones)

15内乌肯省(Neuquén)

16里奥内格罗省(RíoNegro)

17萨尔塔省(Salta)

18圣胡安省(SanJuan)

19圣路易斯省(SanLuis)

20圣克鲁斯省(SantaCruz)

21圣菲省(SantaFe)

22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SantiagodelEstero)

23火地岛省(TierradelFuego,AntártidaeIslasdelAtlánticoSur)

24图库曼省(Tucumán)

政治情况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国统一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

阿根廷政治运动的狂潮

经济发展

冰川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阿根廷是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本世纪初,阿从单一畜牧业国家发展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围家,现代化工业也同时开始发展。第二次大战后,美国资本大量涌入,造成阿经济严重依赖美国。60车代阿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约5%的速度发展,7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经济停滞不前。进入80年代后,由于债务危机的加剧,阿始终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1989年梅内姆上台执政后,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精减政府机构、减少国家干预;全面实行私有化;大力吸引外资;开放对外贸易、大幅降低关税;1991年实施《兑换法》,即实行1比索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从1991年的1343%降至1997年的0.3%),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经济出现明显好转。1991年1994年,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1995年,受墨西哥全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4.4%),从96午三季度起,阿经济开始摆脱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4.4%。1997年、1998年阿经济持续增长,增长最快部门依次为:农药、汽车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部门等。但消费市场低靡,全国销售降低了10%.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受俄罗斯和巴西财政金融危机的冲击,阿经济从1998年第三季度起陷入停顿。之后阿连续三年经济衰退。。国内市场疲软,消费下降,生产开工不足,外资大幅减少,国家财政连年赤字·债务负担日益严重。2001年底阿全面爆发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2002年元旦新政府上台后,宣布一系列新的经济措施。其中最重娶的一条是废除了1比索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以官方和市场双重汇率为过渡,最终实行浮动汇率制。此次阿危机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预计近期内阿经济难以走出困境。

工业:阿工业基础较好,主要有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纺织、皮草和食品加工等。原子能发电、轧钢、屠宰和食品部门技术比较先进。阿是拉美最早发展核技术的国家,1974年第一座核电站投产,第二座于1982年建成,1983车开始生产浓缩铀。

农业:阿是世界上农牧业较发达的囝家之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素有“粮仓肉库”之称,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拥有农业耕地2100余万公顷。农牧业产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可大量出口,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有:大豆、玉米、小麦、豆粕、葵花粕等。

畜牧业:阿畜牧业所占面积占全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55%,达Ⅲ300万公顷。阿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60%的畜牧业集中在雨量充沛、牧草茂盛的潘帕斯草原上。牛羊存栏数分别约为5100万头和1430.8万头。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肉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年产牛肉230万吨,其中大约10%用于出口。

渔业:阿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926公里,大陆架(20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自北至南长度约20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陆架之一。海洋渔业资源相当丰富。据估计,其午捕量可维持在100万吨左右.1991-1995年,阿渔业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车捕鱼量达到120万吨左右,其中捕量最乡的是鳕鱼和鱿鱼。进入90年代以来,阿对亚太地区渔产品的出口增长很快,主要出口产品为鱿鱼。

袜业: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有原始森林3500万公顷,种植林7.8万公顷,主要是松柏、桉树和杨柳。此外,尚有近3300万公顷适宜种植林木的土地。阿树木生长周期在10-20年之间,林木产品的平均年产量在940万立方米左右。

阿根廷乌斯怀亚市的火地岛国家公园。阿根廷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被称为“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在印第安语中是“观赏落日的海湾”之意。

矿业: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3.5亿立方米,占南美储量的2.9%,天然气2040亿立方米,煤约5亿吨,铀2.4万吨,铁11亿吨。此外还有金、铜、银、铅、锡、锌、镉、铀等矿产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外贸:农牧渔业产品在阿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长期以来,阿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王业,努力改变出口结构,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且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竽因素的影响,农牧渔产品在阿对外贸易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阿农牧业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其中豆油、豆粕、玉米、小麦、蜂蜜、柠檬等产品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1989年阿根廷政府开放对外贸易,取消了进口许可,并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目前平均关税为12%;原料及资本货l0%、半成品15%、制成品20%),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0年一1996年间,阿进口额由41亿增长到238亿美圆,累计年增长牵为34%,进口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而出口仅翻了一倍,由123亿,曾长到238亿美圆。与此同时,阿继续采取配额、特殊税、最低限价、反倾销等保护措施,限制和阻止与本国产品有激烈竞争的外国产品的进口。到目前为止,就反倾销案件数量来说;阿已排名世界第三位(前二位分别是南非和美国)。2000年阿进出口总额为513亿美元,其中出口262亿美元,进口251亿美元。外贸形势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迹象,一是继三车连续大幅逆差以来(97年逆差40亿美元,98年49亿,99年22亿),首次出现了11亿美元的顺差。二是出口比1999年增长了13%。由于阿市场持续低迷,2001年阿外贸顺差进一步扩大。去年阿外贸总额为469。67亿美元,顺差额达63.43亿美元

商品结构:阿主要出口商品有:谷物、牛肉、油料、油脂、皮革、羊毛、栲胶、钢材、机械等。主要进口商品有:石油和石化产品、化工产品、铁矿砂、煤炭、各种机电产品和精密仪器等。

国别构成:阿主要进口国别为:美国、巴西、荷兰、意大利、伊朗、德国、智利、日本等。主要出口国别为:巴西、美国、智利、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乌拉圭、伊朗、中国、巴拉圭等。

外资:阿根廷是外国资本较为集中的拉美国家。梅内姆执政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国投资,取消了对外资经营范围、出资率和投资数额的限制,准许其全部利润自由汇出,享受国民待遇等。按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阿吸收外资巳居世界首位。外资对推动阿工业发展,特别是“替代进口”起过重要作用,至今在阿许多经济部门外资占据重要地位。阿外资最初主要来自英国,目前在阿的主要投资国有:美图、法目、英国、智利、意大利、韩国和日本。近年来,由于阿经济环境日益恶化,外资大幅减少,2000年阿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11.52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3%。去年阿爆发金融危机,外资流入进一步减少,据拉美经济委员会统计,2001年阿吸引外资仅35亿美元。阿根廷与不少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中阿投资保护协定已于1992年11月在北京正式签署。

外债:阿外债大部分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所贷。由于历史原因,阿根廷债务负担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92年阿方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于当年12月同其债权银行正式签署加入布雷迪计划的协议,通过减本和降息的办法重新安排了阿欠外国商业银行的部分公共外债及利息。1993年政府通过私有化、还本付息及外债资本化等方式减少外债104亿美元。1995年,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阿全融系统面临困境,为渡过危机阿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了新的贷款协定,根据该协定阿将得到28亿美元贷款。外困贷款增加有利于阿渡过难关、恢复经济活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外债负担。截至2001年底,阿外债总额1465亿美元。

军事情况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下设国防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由副总统、内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经济部长组成。军事委员会由国防部长、三军联合参谋长和陆、海、空三军种参谋长组成。三军联合参谋长胡安·卡洛斯·穆尼奥洛(JuanCarlosMugnolo)。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一年。现总兵力为7.3万人。

美国传统美食

一、香菇菜心

步骤很简单:

1:将水发好的香菇或者新鲜的香菇切成片状。

(干香菇可以在温水中泡半个小时以上就可以发开了。)

2:然后在炒锅内倒水少许油,油热后,倒入蚝油及酱油

(这个量可以根据口味以及香菇的多少来决定。)

3:炒匀之后倒入切好的香菇与菜心。不停的翻炒。炒到香菇变软缩小且酱色上匀就可以关火装盘了。

这个菜不用放盐,因为蚝油和酱油已经很咸了,也不用放味精,已经够鲜。刚放入香菇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干,千万不要加入,炒炒就会炒出水分来了。而且蚝油的粘稠度正好省了勾芡的工序。

香菇用水发的或者新鲜的都可以。有人喜欢水发的味道足,有人喜欢新鲜的嫩滑,随你的选择了:)

二、蚝油青菜,做法同上,普通炒青菜后加入一到两汤匙蚝油即可.

三、蒜蓉青菜,做法同炒普通青菜,在青菜开始缩水的时候加入蒜蓉即可。

以上做青菜的要点是青菜最好先用滚水焯一下再炒,尽量少放油盐,尽量清淡及鲜美——这是粤菜的特点。

菜名 芙蓉煎滑蛋

所属菜系 粤菜

特点 色泽金黄,鲜嫩醇香,美味可口,驰名南北。

原料 主料 鸡蛋200克,又烧肉60克,水发香菇10克,玉兰片30克,姜10克。调料 大油100克,香油10克,胡椒粉少许,湿淀粉10克,盐4克,味精3克,毛汤适量。

制作过程 (1) 把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搅打,加入胡椒粉、盐、味精、搅拌均匀 (2) 将叉烧肉、水发香菇、玉兰片、葱、姜等均切成丝,放盛入盛鸡蛋内,再搅匀待用。 (3) 炒勺上火,倒入大油,烧至7~8成热,把鸡蛋倒入,用文火煎至两面呈金**,至熟。 (4) 在鸡蛋上烹上适量毛汤,用调稀的湿粉勾芡,滴下香油即成。

菜谱名称 鲜味罗宋汤

所属菜系 粤菜

所属类型 特色靓汤

基本特点 请阅

基本材料 番茄切小块1个、柠檬洗净四分之一个、卷心菜切丝半个、蒜蓉1汤匙、胡萝卜去皮,切小块1条、清水5杯、洋葱切小块1个、盐、胡椒粉适量

1.将清水煮至沸腾,加入所有材料,煲约一小时。

2.下盐及胡椒粉调味。

小贴士:是否发觉餐厅的罗宋汤特别鲜味,其实窍门就是下了柠檬。

腐竹鹑蛋糖水(粤菜)

主 料: 腐竹2两(约80克),鹌鹑蛋8只,雪耳1/2两(约20克),冰糖8两(约320只),清水6杯。

做 法: 1、腐竹浸软,撕成小块待用。2、鹌鹑蛋原只煮熟,浸冷水,去壳。3、雪耳用清水浸约1小时,煎去硬蒂,飞水,沥干。4、冰糖舂碎。5、清水6杯煲滚,下雪耳煲半小时,加入冰糖、腐竹,煮至冰糖完全溶解,放入鹌鹑蛋即成。

备 注: 煮鹌鹑蛋要冷水放下蛋,若用滚水煮蛋,蛋壳会爆开。冰糖煲至溶即熄火,煲太久会带酸味。

鲍贝烩豆瓣(粤菜)

主 料: 鲜蚕豆1杯,珍珠鲍贝1罐,火腿2块,干瑶柱1粒(蒸透),上汤1杯,水溶粟粉2茶匙,番茄1个(切花),萝卜芽菜少许。

配 料: 调味料:酒、糖各1茶匙,盐少许。

做 法: 1、开罐取出鲍贝,沥干水分。2、蚕豆去皮,放滚水中焯熟,沥干水分。3、火腿切片。4、煮滚上汤,加瑶柱、调味料,下火腿、鲍贝、蚕豆瓣拌匀,煮至豆瓣软透,以水溶粟粉勾芡,加熟油少许即成。5、鲍贝烩豆瓣连汁上碟,番茄花、萝卜芽菜装饰。

豆瓣鲜鱿(粤菜)

主 料: 鲜鱿鱼1只,青瓜1只,油1汤匙。

配 料: 酱汁料:豆瓣酱、麻油、酒各1茶匙,生抽1汤匙,盐少许。

做 法: 1、鲜鱿鱼宰后洗净,去头、去紫膜,切长条状,用滚水焯至刚熟,沥干,候冷。

2、青瓜纵切开,去瓤,切宽长条,沥干。3、烧热油,下鲜鱿兜匀,加入混匀的酱汁料,炒匀即上碟。

橙汁烩猪扒(粤菜)

主 料: 猪脊肉条1斤(约600克),葱2棵(切碎),橙1/2个(切片),面粉2汤匙,油2汤匙,牛油3汤匙,鲜橙汁3/2杯,水1杯。

配 料: 调味料: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香料:香草3/2茶匙,百里香、黑胡椒各1/2茶匙,迷迭香少许。

做 法: 1、猪扒整块洗净,加调味料拌匀,涂上一层薄面粉。2、烧热油,将猪扒煎至呈焦**,取出,洗净煎锅,再加2汤匙水煮熟猪扒。3、另锅煮溶牛油,炒葱粒至变色,加入(2)的汁、橙汁和水1杯,煮滚。4、放入猪扒,下香料煮15-20分钟,取出猪扒切约1厘米厚块,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可加少许盐、胡椒粉调味。5、猪扒连汁上碟,橙片伴碟即成。

扒南瓜(粤菜)

主 料: 南瓜8两(约300克),瘦肉3两(约120克),虾米、芫荽碎各1汤匙,姜茸1/2茶匙,生油4汤匙,绍酒少许。

配 料: 调味料:盐1/3茶匙,生油1茶匙,清水2汤匙。腌料:生抽3/2茶匙,胡椒粉、糖、生粉各少许。芡汁:生抽1/2汤匙,糖1/3茶匙,水1/4杯,麻油少许。

做 法: 1、南瓜去子去皮(也可留皮),切成块,加调味料拌匀,放入烧有热油二汤匙的热锅内兜匀,加水半杯,以中火煮软。2、瘦肉剁碎,虾米用清水泡软剁碎,同放碗中,加入腌料拌匀。3、烧热油二汤匙,爆香姜茸,加入肉虾料炒至半熟,再洒入沾油少许,放入南瓜兜匀,拌匀芡汁埋芡,撒入芫荽即可。

备 注: 如想将南瓜煮成块状上碟,就不要将南瓜去皮。

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世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特大啃(Turducken) 特大啃是美国最具创意的本土食物,其制作过程是先拿一只火鸡,在火鸡里面塞一只鸭子,再在鸭子的肚子里面塞一只鸡,最后在鸡的肚子里塞上香肠和熏肉。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的油炸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特大啃。这道菜通常是在盛大的节日,例如独立日,感恩节,圣诞节才能吃到的。

2.布法罗辣鸡翅(Buffalo Wings) 布法罗辣鸡翅有点类似于风靡大街小巷的韩国炸鸡,但是在美国,这个鸡翅早就远近闻名了。布法罗辣翅是将鸡翅放在油中炸至焦脆,沾着熔化了的blue cheese一起吃。在外就餐时餐厅还会搭配蔬菜,蔬菜上面吸收了鸡翅的油同样很美味。

3.科布沙拉(CobbSalad) 科布沙拉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沙拉,她不同于欧洲的蔬菜沙拉,科布色拉以肉为主,再搭配上一点蔬菜和酱料,是一道不错的开胃菜。科布沙拉美味的奥秘其实在其酱汁里,一直以来,科布沙拉的原料都被创始人垄断着,直到几年前,有好事的美国人通过一次次的尝试,终于试出了科布沙拉的酱汁配方。

4.巧克力曲奇冰淇淋(Chocolate Chip Cookies) 1937年,来自麻省的Ruth Grave在做的黄油中加入了切碎的巧克力。由此发明了世上最好吃的曲奇饼干。美国人总是设想如何能把这美味发展的更好。10多年后,有了让人惊讶的发现:吃混好了的生面居然比烤完的成品更有味。在美国人民合力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壮观的办法:把生面切成小块,拌在冰激凌里。

5.果塔饼干(S'mores) S'mores在美国非常流行。其饼干用的是英国的Graham crackers,如果是单纯的饼干的话,美国是没什么人吃的。美国小孩野炊时经常会在中间夹一块软糖块,穿在棍子上烤着玩,但基本也是不吃的。后来有了一种新吃法就是在中间夹一块肉桂块,和在一起,美国人就喜欢吃了。

6.苹果派(Apple Pie) 苹果派(Apple pie)最早是一种起源于欧洲东部的食品,不过如今它称得上是一种典型的美式食品。苹果派有着各式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口味。形状包括自由式、标准两层式等。常见的有焦糖苹果派(caramel apple pie),法国苹果派(French apple pie),面包屑苹果派(apple crumb pie),酸奶油苹果派( sour cream applepie),举不胜举。

7.鲁宾三明治(Reuben sandwich) 鲁宾三明治(Reuben sandwich)是一种煎制或烤制的三明治,两片黑麦面包夹着粗盐腌牛肉、德国酸菜和瑞士奶酪。 一种说法认为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杂货铺老板 ReubenKulakofsky 于1920年至1935年间发明了鲁宾三明治。他制作的初衷是给自己周末打牌的牌友充饥。另一种说法认为纽约市的餐馆老板 Arnold Reuben 在1914年发明了鲁宾三明治,是送给当时的**明星的礼物。

你有哪些买了又买百吃不腻的零食推荐?

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

中世纪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 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 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 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 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 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

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 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 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 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 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 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 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 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 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 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 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这种 差异给同一时代各国历史的比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将具有特定涵义的"中世纪"这一概念拿来泛指世界各 国历史,在注意了经济上生产方式这一共同点的同时,却忽视了各国文化发 展的巨大差异."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 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 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 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 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

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 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同样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

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是"中世纪"一词很难反映出

来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时,尽量避免使用"中世纪"一词,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时,也多加以界定.

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也是为了照顾文化发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书的"中世纪"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界定.在欧洲,我们叙

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

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我们叙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主要是指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它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文化传统、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公元5 世纪,战争十分频繁。古代文化被摧毁,古代繁荣富足的城市生活不见了,新的欧洲居民不再建设剧场、浴池、道路,古代艺术消亡。古代文学、文字只有少数人能懂。欧洲通行着英国人、德国人说的日耳曼语,法国人、意大利人说的罗曼斯语,古代语言文字消灭了。在战火中,在斧砍、刀劈、剑刺的战争中蛮族人带着他们的生活习俗来到欧洲。这是一个陌生的欧洲。

5—10 世纪的欧洲人,还保留许多野蛮的生活习俗。在英国传教的圣徒卡尼法斯(675—754)抱怨说:“英国人完全无视婚姻关系,他们不要合法妻子,象马或驴一样过着放荡和*乱的生活”。(《狂欢史》79 页美.帕高.帕特里奇著)“公元610 年爱尔兰的阿尔斯特女王率领她的宫廷命妇来见库楚雷恩,女王和她的命妇们上身赤裸,并将裙子撩起,以便下身显露。这一举动是表示对库楚雷恩的极大敬意。”

中世纪初期,战争频繁,新兴的王国不断地征战扩充领土。那个时代法兰克人曾认为打仗掠夺是最光荣的事业,劳动种田是无能的表现。从5 世纪到8 世纪他们还未能停下来改善自己的文明程度,8 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欧洲的新统治者接受古代文明的过程十分缓慢。其中意大利、法国由于罗马的传统影响大,文明程度也稍高。

11—15 世纪欧洲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教会起了重要的作用。教会教化人们脱离野蛮的习俗,倡导纯洁的生活。要求神职人员坚持独身主义。把生活中的纵欲倾向当成罪恶,宣扬禁欲主义,宣扬鄙视金钱,反对奢华的观念,宣扬所有的欢乐都是罪恶的观念。教会不仅通过教士进行宣传,还通过国家政权和教权进行惩戒。这个时期残暴好战的野蛮之风已不是主流,而禁欲之风盛行。教会反对服饰之美,甚至反对个人的清洁卫生,清教徒反对唱歌跳舞,反对狂欢节,反对愚人节。“在他们那儿,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对跳舞的指控材料和禁令”(帕特里奇《狂欢史》92 页)。教会的作法已超出纯净人们道德的范畴,实际上是打着教会和国家维护道德的旗号,反对人们正当生活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个时期禁欲与反禁欲的明争暗斗长期进行着。这些直接影响着中世纪欧洲的生活习俗、娱乐习俗。

(1)服饰习俗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基督教对欧洲服饰影响巨大。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

中世纪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古罗马豪华的拖加袍被废弃了。

中世纪初期,欧洲人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我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劳动者上衣较短。法国查理大帝“只披法兰克人之衣服——用带束紧之麻布裤,用带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53 页)。冬天穿水獭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

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罗兰之歌》(法)、《亚瑟王之死》(英)有所记述。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贵族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

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

女式服装为长至脚踝的紧身长衣,两袖长而窄,外面穿一件宽松长袍,袖短于长衣。长衣领口较宽大,领口衣袖衣缝可有各种装饰镶边。斗篷从头顶披下来。

10 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象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紧身衣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并于身后系带,衣袖逐渐宽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纪出现了圆饼式头饰,它可以遮阳保护眼睛隔热,主要为十字军所戴。上衣流行前开襟式,将前襟分成两片。女式衣服为系带紧身衣,上衣紧贴身体,下面是宽大的衣裙,两部分之间用线缝起,两袖宽松拖长,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后缝合,与以前使用

一块大布不同。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14、15 世纪后,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东方文明的影响,欧洲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巨人传》载中世纪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各种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女人有连衫长裙、晚礼服等。饰物有念珠、指环、链条、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

14 世纪男士的夹衣流行,夹衣两层,十分贴身,衣袖设计合理,可以自由活动手臂,便于全身活动。夹衣上有十几个扣子,夹衣衬里有细带可将瘦腿裤上端与之相连接;紧身外衣穿在夹衣之外,高领外衣兴起于14 世纪末;衣领将两耳覆盖,颈后衣领盖过后脑,下部裙衣拖至地面;这时期的斗篷用一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观为圆弧形,又长又宽。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由一块布作成,领口宽,衣领偏低,这就是14 世纪欧洲妇女流行的袒领衫,领口有圆形、角形、方形,领口开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无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带提得很高。男女服装都讲究装饰。男裤与鞋连成一体,脚掌以皮革为底,脚下还穿无底长靴,靴上带有马刺。紧身男裤是两条裤管分开穿着,前后有长外衣遮挡。后来上衣越来越短变成夹克式外衣,15 世纪外衣更短,成为不能遮羞的服饰。妇女的袒领晚礼服与男人的短外衣服装遭到神父的反对。15 世纪宗教改革家杨.胡斯指出“由于女人穿着脖颈大开特开的服装,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能直接看到她们闪烁光辉的肌肤直至裸露的半个乳房。”(《羞耻心的文化史》施莱贝尔著三联书店)

男人服饰的变化也被人认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开宗教会议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议会颁布了告示:“仅穿短上衣出入舞会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将身体前后遮盖好,不要露出耻部。”(《羞耻心文化史》83 页)告示发出不久短裤加长,并且与类似袜子的脚部的装饰缝在一起,后来又出现了用结实布料缝制的股袋,用以遮住耻部。

英国议院对于平民、普通骑士,穿的衣服与贵族穿着相同不能容忍,对于服饰上的追求刺激也极力反对,爱德华四世时,英国下院提出了这样的文件:“不允许勋爵等级以下的任何骑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并穿戴任何大礼服、夹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长度:当他直立时,衣着能遮盖住其阴部和臀部。勋爵或任何更高一级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著《婚床》,三联书店)。

14 世纪时兴一种染色服装,上衣左边一种颜色,右边一种颜色,裤子左右腿各为一种颜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别染色。15 世纪初见习骑士的服装从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浅绿三色互相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红、黑、绿、紫几种颜色。裤、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裤子可以内侧为紫,外侧为黑。(引《世界风俗.衣住篇》)。

中世纪衣服上绣的花纹以家徽为最常见。家徽本来是十字军东征识别敌我的记号,后来成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记号。14 世纪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风,妇女衣上多绣大型家徽图案,已婚妇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别绣在衣服左右。

15 世纪妇女服装向男装靠近,宽松的长衣腰间系带,外衣用宽大彩带束腰,上挂有短剑,头戴男士小罩帽,脚穿尖头鞋。

中世纪妇女发式及帽式。12 世纪妇女习惯地把头发梳在后面,扎两个辫子顺两颊垂下。13—14 世纪妇女以方形白麻布包头,在头顶打结,或在耳际用发夹别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纪头巾式样很多,有的与现代修女头巾相似,一直围到颈部以下。年轻姑娘可以在节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许的。15世纪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相似的审美观的服饰,V 字领、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圆锥形,内部用铁丝或浆糊使其成型,尖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纱(用高级麻布作),帽有圆环固定,前沿还可加天鹅绒。帽子价格昂贵。帽子有一个角的也有两个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纪的鞋种类很多,有皮、长统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带、腕带用皮革、麻羊毛织品制作。农民常穿木鞋。贵族穿尖头鞋,有时鞋尖极长,鞋尖长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规定为六英寸,绅士十二英寸、贵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贫民不准穿。

中世纪男子留长发,骑士都披长发。

神父一直穿黑色长袍戴风帽;但发式有变化。8 世纪开始为修士剃发,其仪式为“削发式”,希腊或东欧的削发式样是把头发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称为“圣保罗式”,罗马削发式样是在头上剃掉圆圆一片,四周仍留发,称为“圣彼得式”。修士剃发是代表对上帝的谦恭及献身的标志。

14、15 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男子穿尖头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圆锥帽。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人们对于服饰的正当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轻狂的行为,禁欲和反禁欲的斗争也表现在服装方面。人们按照美的标准不断地推进着服装的前进,直至文艺复兴,服装发展才有了一个较大的变化。

拜占庭从远东经波斯运来丝绸衣料,或以丝线原料加工成薄绸,制成衣服。男式服装有紧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锁服饰做为装饰,衣长过膝,衣袖长短不一。腰间系有腰带。长身斗篷为正式庆典服装,斗篷前后镶有美丽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块有褶的长形布块,固定于双肩。

女式服装有斗篷,还有披肩(王室皇后专用)长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变而来。女外衣短至臀部,长至脚踝。户外服装是长斗篷,从头部垂落覆盖全身。贵族妇女服镶嵌金银宝石、珍珠玛瑙,劳动妇女穿无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从查士丁尼皇后的画像看,其服装华贵无比,身穿一盖住脚面的长衣,衣制下摆很宽,似裙状,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紧。腰间系各种丝带,衣服上装饰各种宝石,胸前挂着各种珍珠宝石饰物,头戴帽,帽上饰着各种宝石,耳环垂下。其服装式样有的为欧式,其丝织面料与宝石饰物产于东方。

(2)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中世纪前期的欧洲,封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人口增加了,广大的土地、河流、森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欧洲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_ 据阿萨.勃里格斯的《英国社会史》说,公元600 年左右,萨克森人最常种植的谷物是大麦、燕麦和小麦,《瑞士》一书作者说:古代穷困的年代以燕麦、土豆类等食品为主食,喝牛奶但很少吃肉。《法兰克人史》谓:蛮族的饮料是用酒和蜜调和艾草作成的。作为欧洲饮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法国,在古代时烹调也是很原始的,法国高卢人最初的烹调就是烤制肉类,他们最喜欢吃的就是烤野猪。据说,他们用叉子把肉一块块地叉好,然后放在火上烤制、烤熟以后,加上蒜就可以吃了。这种作法很象我国新疆人的烤羊

肉串的方法。他们在烤吃猪肉时,还同时把烤野兔、烤鸡、烤鹅加在一起吃。饮食十分丰富。

高卢人在罗马帝国时代已走向文明,中世纪初,与法兰克人融合,建立法国,形成法兰西民族。以后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烹调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法国盛产小麦、水果和优质葡萄,两面临海,水产丰富,这些都为法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罗马高卢的饮食文化更为法国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法国到查理大帝时代,封建的庄园经济已经十分发展,吃的东西大为丰富。查理大帝约在公元800 年时发布了一道管理庄园的诏令。内容具体详实、面面俱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诏令是针对王室庄园而发的,除了其他意义外,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法国王室及各庄园的饮食概貌。当时饮食种类很多。从诏令上看,有:

饮料:葡萄酒、普通葡萄酒、莓果酒、熟酒、啤酒。

肉类:牛肉、小猪肉、羊肉、肥鸡、肥鹅、鱼肉。

奶类:牛奶、奶酪。

腌制类:火腿、腊肉、咸肉、咸鱼。

果品:苹果、梨、李子、山梨、栗子、扁桃、木瓜、榛子、无花果、樱

桃、葡萄、葡萄干。

蜜:蜜糖、自然蜜、蜜腊。

油:脂油、(猪油、牛油)、植物油。

调料:醋、芥末。

斋戒食品:蔬菜、鱼、干酪、植物油、蜂蜜、芥末、醋、黍米、稷、干

的和新鲜的青菜、萝卜和芜青、蜜腊。

面粉食品:面包。

所有这些食品都必须作到“颜色好看,品质优良,制备清洁”。当时的餐具是铜的、锡的、铁的和木制的杯碗。从以上餐具可知查理大帝时代没有使用叉子,是用手抓饭吃的。这时饮食的制作方法和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进。

①从单纯的烤制发展到多种烹调方法。

②能够制作腌制食物及腊肉、火腿。

③调料品种增多,菜肴滋味提高。

④有专门的厨房、面包房、酒作坊进行食品制作。

⑤制酒技术提高了。

⑥食品的质量、卫生、悦目都受到重视。

⑦葡萄酒啤酒为主要饮料。

欧洲人当时的主食是小麦制品,面包和通心面。瑞士的圣伽林修道院8纪以制作“巴尼斯鲁纳提亚”新月形面包而闻名。1217 年圣诞节维也纳市民曾向奥波尔德公爵献上高级面粉制的新月面包。

通心面,欧式面条,制作技术于12 世纪产生,13 世纪杰诺阿写了一本烹饪书,记载了面条的烹饪法,14 世纪拿波里有制造面条的工厂。10 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饮用白兰地和威士忌。10 世纪酿造威士忌的技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11 世纪意大利有了制造白兰地的技术。苏格兰和爱尔兰已能从大麦芽酿造的酒中蒸馏出威士忌。

基督教的斋戒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食俗,由于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日子要斋戒,欧洲人形成吃鱼习惯。天主教14 世纪把星期天定为禁肉日,人们就改吃鱼,鲱鱼、鳕鱼等销量大增。腌和熏的技术越来越好。12 世纪以后冬季鲱鱼的产量是鱼类中最高的、鲱鱼是储备起来的冬季食物。人们在春季收获前主要吃鱼及豆子。

欧洲食物中调料是其特色,中世纪烹调用的调料是香草或药草。当时欧洲每年11 月制作腌肉腌鱼,为了消除鱼、肉中的腥臭味,人们要用调料。放入肉中的香辛味调料有薄荷叶、月桂树叶、鼠尾草、麝香草等。14 世纪《巴黎的家长》一书说蛋羹所需的调料香草有“薄荷花和艾菊,再加入薄荷叶、山艾叶、马吉兰叶、茴香、香菜、甜菜加上堇菜、菠菜、莴苣、并且要掺入一些姜粉”。

欧洲食俗事例一,13 世纪初英国庄园主孟福特家留下一份流水帐,帐单上表明孟福特一家以面包为主食,还有大量的肉、家禽肉、鱼,还有珍贵的松鸡和梭鱼。稻米是稀有食物,锁在安全的地方。孟福

求200字介绍 马德里这个城市的人文风情的段落,在线等待。。

作为一个不吃零食就感到人生没意义的吃货来说,平时是绝对少不了零食的,就这5款小零食,我真的是吃不够呀!每次还没空就要补货了!如果你还没试过,强烈推荐你购买。

一、麻辣王子辣条

辣条就要吃香辣口的才过瘾,麻辣王子让我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他家的辣条是非油炸制做的,看配料表上不含甜蜜素、防腐剂的,比别的零食健康?多啦!面筋很有嚼劲!而且咬一口很油润,但是又不会有别的辣条那种油炸过后很油腻的感觉~

一大包里面有6小包,每包都是独立包装,干净卫生!没吃过的姐妹们冲好吗!

二、脆脆夏威夷果仁

无意间发现的零食?脆脆夏威夷果仁,饱满大粒的果仁,每一颗都是美味plus~卡嚓酥脆的代表,咬下去自带音效,过瘾。

芥末味清爽带劲 芥末的辣能够让人接受,味道绝!里面包裹的果仁真的爱了,不仅新鲜还很香,分装的快乐,一次一包,带走上班!真的可以冲,这怕是我的本命小零食了吧!

三、猫一味的烤肉豆干

之前吃过他们家的鱼骨粒,回购鱼骨粒的时候凑单顺带买的这个烤肉豆干,毫不吝啬的说,这个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豆干~口感很扎实,在嘴巴里面咀嚼的时候都舍不得咽下去~里面是真的有一大块肉肉,解馋完全没有问题。

比较推荐他家五香口味的,绝绝子。

四、牛轧塔饼干

这真的是绝棒,我买的混合装的有巴旦木小饼、椰奶味小饼和咸蛋黄味小饼,这零食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口口香酥,里面的巴旦木口感也是脆脆的,真的很喜欢这种有牛轧糖的饼干!

奶香的味道,果干可以解腻,所以吃起来口感丰富,小孩子也可以吃的一款零食哦。

五、兔娘娘的麻辣兔腿

好吃的一塌糊涂,非常入味,他们家的辣椒不是很辣,但是真的香,我还特意问客服:“你们家有没有单独卖辣椒酱的”,吃过他们家肥肠,鸡翅尖,鸭脖,兔腿~“建议微波炉叮一下更好吃,根本吃不够”。

肉质比较细嫩,而且多汁,吃起来不老不柴,骨头小,兔肉是低脂肪的肉类,所以热量并不会太高哦。

咱就是说,这么高颜值的小零食,你真的不会心动吗?更何况还这么好吃!零食分享结束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买来试试。

我帮你找了很多,接招!

马德里:越夜越美丽

记得<>里, 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唱到:我要回到遥远的安达路西亚,舞蹈在那金色阳光下。可她最终没能回到母亲的故乡—马德里。一提到马德里,如血的玫瑰,如火的红裙,残酷而不失温文的斗牛士……想想都会让人迷醉的城市。

这时夜幕已慢慢降临,正是一道去品味西班牙的夜色的时候...

越夜越美丽

有人说,马德里是“越夜越美丽”,这是因为白天的马德里喧闹拥挤,到处是观光客。而夜晚的马德里却是充满着激情与活力,洋溢着浪漫与狂野,很有些媚惑的感觉。

也许西班牙的建筑并不很有名,但近乎统一的建筑样式给人一种谐调的美感,特别是在夜色与金色灯光的笼罩之下。马德里的夜很灿烂,却并不喧嚣,不信,你看那深蓝天幕上缀着的圆月正讲述着神秘与落寞。

正在学习西班牙语的陈持,言语之间丝毫不掩饰对这座城市的赞美。他领着我们在繁华的大街与汹涌的车流中不停地穿梭,用相机拍下一幅幅充满诱惑力的画面。刚开始,跟着他穿过车流还心有余悸,可后来,大概被这个城市的气息感染了吧,也开始笑自己竟然会如此地不守规矩。

走了一会,大家都饿了,于是去吃陈持强力推荐的海鲜炒饭(Paella)。由于是夜市,价格都比较贵,可当香喷喷的Paella端上来时,点菜时心痛的感觉一下就不见了。这种炒饭和中国的炒饭烹制过程刚好相反,它是把生米倒入炒锅,加入特制的酱料和各种海鲜炒至入味后再倒入水焖熟的。因此比起扬州炒饭来更多一份浓郁与厚重。酱黄,油亮的饭粒中包着货真价实的海鲜,点缀着碧绿的青豆—引得人很有食欲哦,别忙,先给它拍张照片!

饭后继续我们的夜行,也许是因为道路还不熟,也许是因为这迷惑的夜色,我实在是记不得都去过哪些地方,记得名字的只有Plaza de majoy(中心广场)。每到一处,都会发出赞叹,每经一地,都不停地拍照,想让这激动的瞬间变成永恒……]

没有斗牛的西班牙

和我想象中的不同,西班牙的斗牛活动并不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相反,很有些冷清,后来听说,是因为这里的比赛要五月才开始进行。站在圆弧型斗牛场的外边,有一丝失望,看来这次想进去看场真正的斗牛是不大可能了。只能想象在耀眼的阳光下,红色与金色交织的华服如火焰灼伤瞳孔,人与兽力量的较量鼓舞着观众的激情。

和欧洲的许多城市一样,马德里老城也交错着大大小小的广场和古老的街道,其繁华程度和北欧国家的清肃可是大相径庭了。不知怎么,我是总想象着在这异乡街道的下一个迂回里迷失的感觉。太阳门(Sol)广场是马德里的市中心,来来往往的巴士在这里卸下一批批的观光客。街边的纪念品小店里卖着各种各样的明信片和纪念品,其中不乏皇马的球衣和围巾,现在我好像理解为什么小贝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转会皇家马德里,比起灰色沉闷的曼彻斯特,这个浮动着野性香味的城市也许更充满挑战力。

绵延奢华的回忆

巴黎的凡尔赛宫,对于奢华,可能已经变得不再有震憾的感觉。但既然来到了马德里,去这号称世界第三的皇宫走上一走还是不能免俗的。

带着巴洛克式风格的繁复与华丽,那冷白色的宫墙目睹了多少的沧海桑田?这个美丽的国家,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天空下的大海都等着他们的起航,然而岁月流逝,霸主的地位已成过去,却又偏偏留下那么多完美的碎片让人唏嘘……

Retiro Park(丽池)的那一面湖水,衬托着玻璃宫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七色花,那该开在玻璃宫的天顶之下才相配。中午的丽池很安静,空气仿佛也凝结了下来。时间这个东西一经流淌到了这里,就好像一下子失去了重量,随着地中海的波光荡漾了起来。湖水懒洋洋地纹丝不动,若是此时能打起几十年前欧洲女子钟爱的蕾丝阳伞泛舟湖上,定能使我醉倒在这里。沿着湖岸信步前行,迎面走过来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妇,两人互相搀扶着慢慢行走,对视的眼中闪着温柔的光,忽然心中一丝感动,也许这种相濡以沫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浪漫与幸福吧。

后记

不记得第一次看Flamenco是在什么时候了,不过一定是在电视上。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是非常典型的西班牙的感觉。沉重的节拍,迷乱的发丝,开合的扇子,无不把女人的妖娆和男人的狂野发挥到极致,这和我对马德里的印象与感觉如此吻合。不知不觉,夜色阑珊,是和这座城市告别的时候了,这个奔腾着Flamenco奔放舞姿的城市,这个洋溢着斗牛士激情的城市,这个拥有古典的幽雅浪漫和现代都会奢靡之气的城市。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故地重游……

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伊比利半岛中心的马德里为西班牙的首都以及经济、文化及政治中心。该市也为欧洲数一数二的艺术中心,每年都吸引来大批的观光客。以太阳门(Puerta del Sol)为中心,道路由此成放射状展开,便利的地铁和公车系统,交通四通八达。悠闲的步道,提醒你身处於西班牙,不论白天或夜晚都是十分适合你闲逛,逛累了还可以来杯咖啡,静静地感觉这城市的脉动以及享受当地的风情。

马德里是个相当适合步行漫游的城市,从太阳门往西比列斯广场,或从大广场往王宫方向,沿途尽是艺术、文化、宝藏,马德里著名的景点有庄严的皇宫(Palacio Real)、有委拉瑞兹、哥雅和葛雷柯名作的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年轻人聚集的太阳门、16世纪时哈普斯堡王朝建造了著名的大广场(Plaza Mayor)及圣伊西卓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Isidro)……。到处都是观光客群聚尽情浏览古迹、世界知名的博物馆以及享受夜生活。和欧洲其他着名的首都有点不一样,马德里直到1561年菲利普二世国王(King Felipe II)将王宫搬至此地,才比较受到重视,但很快就成为西班牙经济、文化及政治中心。1939年内战漫延至马德里,虽然马德里反对佛朗哥将军的国家主义,但它仍然是西班牙首都,因为这在政治上仍有相当的稳定作用。佛朗哥将军死后,西班牙社会开始大规模的变革,企图从极权主义的压迫中彻底破茧而出,马德里现在仍是西班牙政治文化中心,而且角色更加重要,迁入居民大增,并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就业、就学机会

作者: 夜空 2005-2-27 12:5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普拉多美术馆

虽然面向交通拥挤的普拉多大街(Paseo del Prado),但普拉多美术馆还是显得非常宁静安详。在卡洛斯三世时代,这里最初是作为自然科学博物馆由建筑学家番德·比利亚努埃巴主持修建的,但由于受法国独立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计划的完成变得遥遥无期。其后费尔南多七世国王和伊莎贝尔·德布拉甘萨王妃决定把这里建成美术馆。1819年,收藏了王宫中众多美术精品的美术馆对外公开开放。

建筑物属于新古典风格,在简约之中透露出其品位的非凡。作为绘画馆而称得上世界第一的普拉多美术馆,其所收藏的作品,单是绘画作品就超过了8000件,如果要慢慢地一件一件鉴赏这些作品,至少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所以,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好事先挑选好自己所要认真鉴赏的作品,以这些为中心来浏览比较好。在进美术馆以前,在书店先买一本国语版的导游手册肯定能省却不少宝贵的时间。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2:5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提森·波尔内米萨美术馆

1992年,在普拉多美术馆斜对面开放的这个美术馆,是由过去的比利亚埃尔莫萨宫殿改建而成的。这里所展出的藏品是西班牙政府从以个人藏品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提森·波尔内米萨男爵那里收购来并对外公开展出的。

在1层展出的是毕加索、米罗、达利、夏加尔以及布拉克等19世纪到20世纪画家的作品。2层则是从佛兰斯·哈鲁斯、罗易斯达尔等17世纪的荷兰绘画作品到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塞扎纳等的后期印象派作品。而3层展示的是初期的意大利绘画作品、16—18世纪的荷兰、德国、意大利绘画作品等。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概括西洋美术流派的,在质和量上都属于第一流的美术馆。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2: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拉萨罗·卡尔迪亚诺美术馆

沿着塞拉诺大街北上,在娴静的萨拉曼卡地区的一角就是这座美术馆了。美术收藏家何塞·拉萨罗佳尔迪亚诺(1862—1947)毕生收集的藏品,在他死后,连同这座宅邸一并捐赠给了国家。1951年,这里作为美术馆开始对外开放。一说到美术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绘画和雕刻,但在这里,主人收集了从中世纪开始一直到近代的欧洲所有流派的工艺美术作品,这作为个人收藏家的藏品是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

这个美术馆里,有1到4层30多间展厅,展示的作品数量之多令宽大的房间也显得狭小不堪。在1层展示的是景泰蓝和象牙雕刻,2层是金银工艺品和家具、欧洲巨匠的各种小作品,3层是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绘画,特别是17世纪画家戈雅的《魔女集会》等绘画作品比较有意思。在4层展示了许多武器、纺织品和扇子等。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2:58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索菲娅王妃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集中了20世纪现代美术精品的美术馆。在它的2层展示着毕加索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在市民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即1937年的4月26日,位于巴斯克地区的小城格尔尼卡受到德国战机容克的猛烈轰炸。一共6000人的小城中有598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得知这一惨案的毕加索于是决定将为同年举行的巴黎万国博览会创作的作品定名为格尔尼卡,开始创作,并以此向全世界宣言其对战争的愤怒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对空间的利用稍显奢侈的美术馆内,还可以看到毕加索、达利、米罗、胡安·古里斯以及塔比埃斯等现代美术巨匠的精美作品。另外,这里还拥有藏书超过25000册的图书馆,而且这里的美术商店和书店也种类齐全。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2:59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太阳门广场

太阳门广场在马德里的正中心位置,从那里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现在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孩子们游玩的场所,所以永远人声鼎沸。

太阳门广场是一个半圆形的广场,闻名于世。太阳门广场的名称缘于这里原有一扇朝东方开的称为太阳门的大门,现在此门已不存在。该广场于1853年扩建,面积为1.2万平方米。

太阳门广场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1808年5月2日,马德里人民在这里奋起抵御入侵的拿破仑军队,从而拉开了西班牙独立战争的序幕;1848年马德里安装了煤气街灯,太阳门广场首先被照亮;1879年西班牙有轨电车诞生,发车仪式也在太阳门广场举行。

保安局大楼是太阳门广场中最突出的建筑物,这是一座18世纪末新古典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建成后,曾作为马德里的中心邮局、陆军司令部、内政部等。楼顶的钟楼是1867年加建的。此后,西班牙人就把这座大钟表示的时间视为“标准时间”。

在保安局大楼门前的广场马路边,游人都要亲眼目睹地上的全国公路“零公里”标记。该标记是用彩色石子镶嵌的直径约1尺的圆环,环内有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图,地图中央标有“零公里”的字样。西班牙用“零公里”为起点,全国公路的里程碑都从这里向外计算。太阳门广场还是马德里市门牌号的起点。目前该广场也是绝大多数公共巴士和三条地铁线的终点站。

太阳门广场一带是马德里最繁华的商业区。从广场辐射出的街道都是商业街,商品琳琅满目,喧闹非凡。

太阳门广场也是最能体现马德里风土人情的地方。广场最热闹的日子是每年的元旦,马德里人蜂拥聚集在这里欢庆新年。每个参加狂欢的人手中都拿着12颗葡萄,钟声一响,人们迅速吞下手中的12颗葡萄。据说这样做可使自己来年的12个月都有好运气。游客如有机会在马德里过新年,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来这里看一看。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3:00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马约尔广场

这个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横向128米,纵向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后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以前在周围住户的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奢华的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甚至是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现场的这座广场上,现在回荡的是抱着廉价吉他的年轻人们的嘹亮歌声。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在库齐里埃洛斯门(Arco de Cuchilleros)下面的库齐里埃洛斯(Cuchilleros)大街和圣米格罗(San Miguel)大街上,林立的小饭馆会被喝了几杯而高声歌唱的人们挤得满满当当的。这种气氛是非常独特的,应当去一睹为快。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3:00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西班牙广场

在这座1930年为纪念塞万提斯而修建的广场上,塞万提斯雕像好像在俯瞰着唐吉诃德和桑乔—潘萨的雕像一般屹立在广场的正中。在雕像背后的大楼是西班牙大厦(Edificio Espa?a)。旁边是1948年建成的当时欧洲最高的马德里塔(Torre de Madrid)。另外,塞万提斯像是一个留影纪念的好背景。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3:01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科隆广场

科隆广场也称作哥伦布广场(Columbus Square),旁边是迪斯古布里曼托花园(Jardines del Desculbrimiento)。1885年,在广场上一座新哥德式的雕像台上竖立起发现者哥伦布的雕像。广场另一面是四座巨型混凝土雕塑,看上去有点像大型臼齿,它们也是为了纪念哥伦布而建,上面的碑文描述了美洲的发现。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27 13:02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马德里旅游景点全记录(顶了)

大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

建于城南部的一座13世纪修道院的旧址上。据说该修道院是由圣方济(St Francis)修士来西班牙朝圣期间修建的。圆形大厅是由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卡贝沙(Francisco Cabezas)首先设计的,但接下来发现该设计在结构上欠妥,而该建设最终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沙巴汀尼(Sabatini)于1874年修建完工的。内部装饰主要采用19世纪华丽的风格;一幅壁画展现了圣雅各(St James)正在歼灭摩尔人的场景,还有一幅戈雅的早期壁画,其中包括这位艺术家目光炯炯的自画像。

西班牙最大的两座城市是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他们充满了多样性。马德里开放而热情,人们却又杂沓匆忙,谦卑朴实;她的老旧社区是由简单和谐所组成的曲折迷宫,周围则是现代都市的优雅建筑、公园以及林荫大道。在马德里有各种不同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她享有心胸宽大的盛名,任何新来的创作者都可找到安息之地并且受到热烈的欢迎,可以说得上是各种不同时尚风潮共存的都市。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9 10:14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柔情马德里(组图)

早晨的马德里街头人并不是很多,西班牙人的生活过得很悠闲甚至有些散漫。在马德里,可听到很多有关马德里的传说,最有意思的是“马德里”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在遥远的古代,马德里还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几户人家,星星点点分布在原始森林中。一天,一个小孩在屋外玩耍,突然有一头黑熊向他扑来,孩子急中生智,赶紧爬到树上,正在这时,他的妈妈找他回家,她只顾寻找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蹲在树下张着血盆大口的黑熊。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孩子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树上大喊起来“妈妈快跑!”母亲这才惊觉,躲到了安全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个勇敢的孩子,在这里建城之后,人们便用这句“妈妈快跑”(西班牙语“马德里”)作了这个城市的名字。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9 10:15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柔情马德里(组图)

马德里的广场非常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300多个。广场中央多为雕像或钟楼,每个广场各具物色,都有一些历史典故。其中以西班牙广场最著名,游客也最多。广场不大,正中央矗立着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和语言大师塞万提斯的纪念碑。这位大文豪的巨幅雕塑,神态庄重,手里托着《堂吉诃德》的不朽巨著,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远方。在纪念碑下面的堂吉诃德铜像更是惟妙惟肖,他身穿铠甲,骑着瘦马,带着仆人桑丘,风尘仆仆,似乎刚刚“出征”归来。在塞万提斯塑像身后,喷泉如柱,白鸽飞翔。整座广场如同一件艺术品简洁有力,一气呵成。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9 10:1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柔情马德里(组图)

马德里的广场非常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300多个。广场中央多为雕像或钟楼,每个广场各具物色,都有一些历史典故。其中以西班牙广场最著名,游客也最多。广场不大,正中央矗立着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和语言大师塞万提斯的纪念碑。这位大文豪的巨幅雕塑,神态庄重,手里托着《堂吉诃德》的不朽巨著,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远方。在纪念碑下面的堂吉诃德铜像更是惟妙惟肖,他身穿铠甲,骑着瘦马,带着仆人桑丘,风尘仆仆,似乎刚刚“出征”归来。在塞万提斯塑像身后,喷泉如柱,白鸽飞翔。整座广场如同一件艺术品简洁有力,一气呵成。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9 10:16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柔情马德里(组图)

马德里可算是融合伊比利亚半岛所有烹调方式的大熔炉,有时美食家会对于马德里特有的烹调手法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有所争议,然而实际上马德里由于借助来自安达鲁西亚、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及其它地区的移民,而使其烹饪方式更加丰富。最值得一提的是马德里肉汤,这是将豌豆、蔬菜混合,牛肉和猪肉一起焖煮,而做成的一道多汁上的菜肴;牛肚则是另一道代表菜,可以在马德里一些知名的餐厅吃到这道菜,另外还有不可忽略的大蒜浓汤、蜗牛餐、马铃薯煎蛋饼;尽管马德里离海很远,却有最著名的烤海鲷,而且鳕鱼几乎是每道菜中的主要佐料。

贴子相关:

作者: 夜空 2005-2-9 10:17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柔情马德里(组图)

马德里饮食最迷人的传统,可以享受餐后甜点的习惯一窥究竟,例如炸牛奶鸡蛋面包,是春季及圣者节日中最典型的餐点,十一月份的蛋卷、奶油肉馅饼及油煎饼,圣诞节吃的杏仕糖糕、果仕糖以及在圣伊西德罗节日吃的小茴香糕饼,马德里人可以随着节日的不同而享受不同的甜点。在马德里及西班牙其它地区,下酒菜也是一个烹饪传统,为了品尝下酒菜而上馆子吃饭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光是在马德里的街道上就分布了数以百计的酒吧提供下酒菜和啤酒。

就这点,lz先凑合看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