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法国全国联赛敦克尔克_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tamoadmin 2024-06-02
1.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2.二战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与敦刻尔克3.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是英军负责后卫?4.当年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法同盟里为何英

1.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2.二战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与敦刻尔克

3.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是英军负责后卫?

4.当年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法同盟里为何英国人都撤走了,法国军人却没有?

5.敦刻尔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6.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7.敦刻尔克在哪里?

法国全国联赛敦克尔克_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敦刻尔克城市在荷兰语中意为“沙丘上的教堂”。

敦刻尔克传统上使用荷兰语的西弗兰德方言。敦刻尔克以二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

敦刻尔克位于法国北部-加莱海峡大区,此大区同英国和比利时接壤。它地处欧洲轴心,辐射欧洲五国首都,距巴黎242.45公里,距伦敦181.67公里,距布鲁塞尔140.14公里,距阿姆斯特丹228.74公里,距杜塞尔多夫307.96公里。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与比利时边境接壤的港口城市,人口7,1000(1990年)。敦刻尔克是排在勒阿弗尔和马赛之后法国的第三大港口。它也是一个工业城市,主要行业包括钢铁,食品加工,炼油,造船和化工。

1662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以四十万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敦刻尔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

2010年7月9日,敦刻尔克与上海签署了《关于建立两港友好合作关系协议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敦刻尔克大溃退

敦刻尔克是法国北方的一个天然良港,滨加莱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通过铁路轮渡同多佛尔港相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里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大溃退,这次溃退使德国的战争野心和军事实力大增,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二战前夕的1938年,英国对希特勒实行绥靖政策,力图将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东方的苏联。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签订了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1940年4月希特勒突然向西线大举进攻。仅在两个月内,纳粹德国的军队接连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等国。接着,德军又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截英、法联军为两段,英、法军队30多万被逼困在敦刻尔克一角。走投无路之中,英国只好从5月27日起连续进行了八天的“大撤退”,30余万英军和部分法军被勉强撤到英国本土,撤退中,全部军械装备丧失殆尽,大批法国士兵被俘,法国全境沦陷,成为德国进一步扩张的桥头堡。

“敦刻尔克”为欧洲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写下不可忘却的教训。面对野心勃勃的法西斯强盗,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武装起来,任何姑息养奸的投机心理,只能是引狼入室,祸害无穷。

二战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与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大撤退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在希特勒闪击波兰的同时,英法对德宣战,但是当时的英法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闪电击败波兰,施行绥靖政策。闪击波兰的成功给了德军还有希特勒极大的自信,因此,紧接着,德军就在紧锣密鼓的制定进攻法国的计划。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全线发动进攻,德军主力则以古德里安所部3个装甲师为前锋,后面紧跟着4个装甲师,只用了两天时间便驱散法国守军,穿越阿登山区110公里长的崎岖山路,深入法国境内。5月13日,德军在近400架轰炸机猛烈轰炸的支援下,开始强渡马斯河。当天下午德军成功过河,晚上,先头装甲师已全部过河完毕,杀进法国防线背后几乎没有设防的纵深地带。整个英国远征军和法军最好的那部分部队都被德军赶到了敦刻尔克,面临着被围歼的命运。

1940年5月20日,德军先头部队抵达英吉利海峡,事实上切断了攻入比利时的英法联军70万人的退路。5月24日这一天晚些时候,希特勒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坦克部队停止追击。就这样,德国人的坦克在前线止步不前整整两天,延宕到5月26日才恢复了攻势。

法兰西战役第一阶段结束,随后,德军越过索姆河,转向巴黎进军,法军剩余部队土崩瓦解。6月22日,尽管马其诺防线40万大军仍在原地坚持战斗,但法国政府已经没有可用部队继续作战,正式签署投降协议。直到5月27日拂晓,6个精锐的德国装甲师才开始重新前进。5月26日下午6时57分,英国海军部发信号通知多佛:“发电机行动开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救英国远征军。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9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是英军负责后卫?

敦刻尔克 Dunkirk

敦刻尔克以二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 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大撤退而闻****名

1940年五月爆发二战的法国战役,英国派出远征军到法国本土援助法国,可是由于德军进展神速, 英军与法军被切断

英军 撤退到敦刻尔克港口并 遭到德军团团包围 。一直以来的见解认为若非下令停止进军,出动纳粹德国空军轰炸敦刻尔克, 英军将蒙受灭顶之灾

可是根据 德国A集团军的官方战争日记 ,是 集团军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下令停止 前进,而希特勒在此命令颁布后数小时 才追认之 。正因为有此停顿,容许了英军有几日时间 着手自海路撤退 。温斯顿·丘吉尔下令执行 发电机行动 征发一切可用船只,超过九百艘,来运送人员,拯救了 338,226名人员(包括123,000法军) ,其后丘吉尔称之为 敦刻尔克奇迹 。尽管盟军遗下了超过 四万辆车辆及无数军备补给在法国 ,本次行动拯救出的精良士卒还是更有价值。

尚有四万人未及撤退,要么被俘获、要么被迫经由各条路线,包括 中立的西班牙回到本国

1944年 ,盟军在 诺曼底登陆 之后往东北挺进。九月, 加拿大****第二步兵师试图光复此城 ,可是德军不肯交出这座已经改成堡垒的城市。盟军于是包围并攻击此城, 当中出力尤殊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装甲军

德国占领期间,敦刻尔克受到盟军轰炸而遭逢惨重破坏。

最终在1945年五月九日,德军将领弗里德里希﹒弗里修斯向捷军准将阿洛伊斯·利什卡无条件投降。

战后,敦刻尔克在废墟上重建。城市规模超过战前,并成为法国第三大港,年吞吐量达3500万吨。紧靠港口建立起法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利用良好的港口条件和进口的富矿石及炼焦煤,生产全法国1/4以上的钢铁。

敦刻尔克西郊的格拉沃利讷核电站有6座反应堆,装机总容量546万千瓦,规模居法国之最,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依托港口还兴起了炼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工业。

敦克尔克目前有不少使用荷兰语的社群,使用的方言属于西佛兰德语底下的法国佛兰德语,虽然与十九世纪相比,目前 法语在当地有排挤掉荷兰语使用 的状况。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一场战事——德波战争中****波兰沦陷

****1939年的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没有积极支援波兰。****

1939年 9月1日凌晨 德军突袭波兰 ,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但英法联军主要 守在马其诺防线后 除了 萨尔攻势外, 没有积极出兵支援波兰

9月27日德国占领华沙, 波兰沦陷 ,此时 英法两国只谴责德国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 在萨尔地区对 德国****国防军陆军第1集团军 采取的军事行动,攻势之目的是 援助当时被德军攻击的波兰 ,然而攻势 后来被中止

根据法国和波兰的军事协定 :法国军队动员开始后3天筹备大规模攻势并必须有效地 控制****法国边界和****德军****防线之间的地区,进而深入德国防线

法国的进攻于9月7日在****莱茵河谷****开始 ,即 法国对德国宣战4天之后 。当时德意志国防军被集中进攻波兰,法军相对于驻守边界的德军有着决定性的 数量优势 。不过法军的行动对即将陷落的波兰起不了任何有效帮助。 11个法军师 面对德军微弱的反抗沿着 萨尔布吕肯一带 长32公里的地区前进,法军前进深入了8公里,在德军撤离、没有任何抵抗的条件下攻占了大约20个村庄,然而在 法军夺取了瓦恩特森林 大约3平方英里满布地雷的德国领土之后,三心两意的进攻 被下令终止

萨尔攻势 没有迫使德军向西线调兵 ,法军的全面攻击由大约 40个师实施 ,其中包括1个装甲师、3个机械化师、78个炮兵团和40个坦克营。

萨尔布吕肯曾经是一个巨大煤层的工业和运输中心。这里的工厂生产铁和钢、糖、啤酒、陶器、光学仪器、机器和建筑材料。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萨尔州的工业重要地位逐渐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开始从工资低下的国家直接进口廉价的煤。

萨尔布吕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包括:横跨萨尔河的石桥(1546年)、哥特式教堂St Arnual和建于18世纪的萨尔布吕肯城堡等。

1815年,萨尔布吕肯被纳入普鲁士的控制。

根据《凡尔赛和约》 “萨尔地区”从德国划分出来归国际联盟管辖, 实际则由法国控制 ,萨尔矿区 由法国独占15年 ,以作为法国在战争期间被毁坏矿井的补偿。条约还提出,在15年期满之后,由公民投票决定萨尔的未来。

二十世纪的两个时期(1919年至1935年、1945年至1957年) ,它 成为法国辖下的一部分 。包含萨尔布吕肯在内的萨尔地区于 1957年1月1日起回归德国版图

在遭受了沉重的轰炸之后,萨尔地区再度 被盟军交由法国托管 ,成为萨尔保护领而未加入西德。 1946年,法国在该地区推行自治 ,并从1940年末到1950年代初,法国一直试图让萨尔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终究未能成功。1955年10月23日经萨尔地区 公民投票 ,多数居民希望该地区早日回归德国。

1956年西德与法国在卢森堡签订 萨尔条约(因此又称 卢森堡条约) ,约定原萨尔地区于1957年1月1日起回归德国版图,随后并成立“萨尔联邦州”。

文章有所删减,完整版请移步公众号OnlyTimeKnow 回复“九月观影指南之敦刻尔克”。

当年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法同盟里为何英国人都撤走了,法国军人却没有?

1940年5月24日,对于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来说,既成就了他?闪击战之父?的美誉,又是他最懊恼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德国第19装甲军不仅完成对几十万盟军的包围,而且其前锋距敦刻尔克只有16公里,却接到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眼看着一场完美的?围歼战?,被自以为是的德国元首叫停,愤怒之情可想而知。好大喜功的戈林指挥空军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但轰炸并没有吓倒英国人,反而在短短的9天内撤出了33.5万盟军。这其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吗?

2天,对盟军来说,是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闪击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依赖坦克部队的凶猛火力,以及快速的推进速度,从而突破对手防御,不给其任何反应时间,直至全歼对方。德军突然停止进攻,不仅让盟军重新建立防线,而且有时间重新审视战局,并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首先,在连续20多天的战斗中,盟军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功,投降、撤退成了法国战役的?主旋律?,偶尔几次的反攻只能是?飞蛾投火?。随着德军包围圈的?收紧?,几十万散乱的盟军就像?无头的苍蝇?,既无士气又不知所措。

其次,丘吉尔对法国作为保卫英国的?桥头堡?,一度充满信心。但法军高层的悲观情绪,以及无效的指挥系统,让增援的英国空军损失惨重,无法阻止德军的?钢铁洪流?,反而白白地消耗本就捉襟见肘的空中力量。他决定放弃法国。

更重要的一点,停战的2天,丘吉尔也知道了德国人的?底牌?,攻占法国,逼和英国。也就是说,在法国境内的军事行动,都将遭到毁灭性打击,而撤退到英国的盟军,不仅成为保卫英国本土的重要力量,而且可以利用海峡天险,继续抗战到底。

在英国远征军司令的请求下,丘吉尔同意实施?发电机计划?,将包围圈内的盟军撤往英国。英国海军部一面集中各种战舰,一面急忙调遣国内各大造船厂闲置的船只,甚至不顾保密措施,在广播里大声向全国呼吁,到海峡一边救助盟军。

一时间,从大到几千吨位的货轮,到小到仅能装载几人的游艇,数以千计的各类船只云集英国东南部港口。这支奇怪的?舰队?除了政府征用的外,更多的是自发前去接运盟军的普通民众。因为,他们知道救助盟军,就是保卫英国。

德军恢复进攻,进展并不顺利。

1940年5月26日,被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几十万盟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利用德军停止进攻的2天里,一面构筑坚固防线,一面开始从海上撤军。当得知英国人开始逃离的消息后,德国元首命令恢复进攻,但进展却并不顺利。

一是,当停战的命令传达后,德军装甲部队立刻进入休整状态,连续征战17天的德军官兵,可以说是?人困马乏?,他们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更何况,所有的坦克也进入到保养、维护的流程,转入到战时状态需要十多个小时。

二是,在丘吉尔决定撤退的那一刻起,英国远征军也彻底抛弃依赖法军担任掩护的想法,由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共同构筑防线,掩护部队撤离。说白了,?求人不如求己?,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英国人不再相信法军的能力。

随着德军收紧包围圈,圈内的英军也针对德军的装甲部队进行防御部署,并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构筑大量的反坦克壕以及反坦克火炮。尤其是英军目前处于?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状态,使得官兵们拼命防守,德军的进展缓慢了下来。

更关键的是,英国皇家空军奉命全力掩护部队撤离,尽管他们需要跨海作战,留空时间短,但依然对戈林的空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德军轰炸机常在对手战斗机的干扰下慌乱投弹,有的投向了大海,有的偏离了目标,轰炸未达到预期效果。

即使炸弹投在了沙滩上,也被柔软的沙子吸收了大部分的爆炸力,哪怕是在身边爆炸,无非是溅起一脸的泥沙而已。德军轰炸初期,没有见识过这么猛烈轰炸的盟军官兵们乱作一团,到后来干脆原地趴下,等德军轰炸机走后,继续有序撤退。

这种无目的的零星轰炸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习以为常的盟军官兵们,纷纷放弃戒备,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排在后面等候上船的士兵们,甚至玩起了沙滩排球,就像欢度周末一样悠闲自得。头三天,盟军共有6.5万人安全撤往英国本土。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敦刻尔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由于法军最后时刻才知道准备撤退的消息,部分法国陆军在撤退时充当了联军的“肉盾”。

延展回答:

1940年,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法国港口小城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最著名的莫过于法军在里尔坚守,里尔当时位于包围圈的突出部,随着两翼部队的的撤离后,里尔彻底陷入德军包围。被包围的法军部队拒绝投降,在摩里尼埃将军指挥下牵制了德军多达7个师的兵力,使德军无法全力进攻敦刻尔克,有效保障了撤退的进行。

从5月26日到5月30日,英军总共撤回12万人,法军仅撤回6000人。

在英军大部撤回后,丘吉尔顾及英法的同盟关系,要求英国海军协助撤退法军,法军才得以撤到英国本土,6月4日,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时,所有40万盟军士兵总共撤走了33万余人。

除了在里尔坚守被俘的4万法国士兵,还有3万法国士兵被放弃在了敦刻尔克的沙滩上,来不及撤退,成为德军的俘虏。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早在5月19日,英国就预见到失败已成定局,战时内阁指示海军部制定组织远征军撤退的计划,代号“发电机行动”。该行动由多佛尔军港司令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全权指挥,计划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并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拉姆齐同时建议加强空中掩护力量,但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休.道丁上将表示只有在满足保卫本土的前提下,才能派出战斗机前往敦刻尔克。

5月26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此时形势比制定计划时更险恶,原准备使用的法国三个港口只有敦刻尔克可以利用,布伦和加莱分别于23日和27日被德军占领。

30万英法联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尔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线,敦刻尔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国北部重要港口,1939年以吞吐量计为法国第三大港,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港口航道经过疏浚,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30万英法联军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安全登船,但两个星期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德军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甚至敦刻尔克大半个市区也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唯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而且还是由木桩木板搭起来的,非常简易,宽度最多只能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个混凝土的柱子,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一些木桩,紧急时也能系泊船只,但是水流较急,船只停靠时有一定危险。

附近海岸线没有港口设施和防波堤,离海岸不远有一条与岸平行的深水航道,和敦刻尔克港区航道相连,但这条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航行有相当危险。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三条航线,Z航线航程最短,仅40海里,但处在德军炮火封锁下,无法使用;X航线距离稍长,55海里,但英军已在航线上布设了多个水雷区,短时期里难以清除,也无法使用;唯一能够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远的Y航线,全程近90海里,驶完全程几乎要六小时,虽然没有德军炮火威胁,但德军飞机空中威胁的危险却大大增加了。

拉姆齐组成了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总共只有16人,来组织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危险的海上撤退,拉姆齐负责全面指挥协调,韦克沃尔海军少将负责指挥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军上校负责指挥敦刻尔克港和海滩登船事宜,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则负责指挥最关键的东堤。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烟盒中的锡纸剪了SNO三个字母贴在钢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负责指挥撤退的海军最高军官,他率领12名军官和150名士兵,领导组织30万人的海上撤退。——他在这场海上撤退中,表现异常出色,因此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中,被委以重任,那时他已晋升为海军少将,负责领导登陆准备中最艰巨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为登陆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5月26日晚,即“发电机行动”的第一个晚上,在海军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后勤部队,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六个港口出发,这六个港口是希尔内斯、马加特、多佛尔、纽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5月27日,德国空军第3航空队和第2航空队大举出动,对敦刻尔克港区和海滩进行了猛烈轰炸,总共投下1.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敦刻尔克几乎被夷为平地,英国空军从本土起飞200架次战斗机竭尽全力掩护海滩上的登船点和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尽管英机没有能阻止德机对敦刻尔克的空袭,但却给德机以沉重打击,仅德军第2航空队就被击落23架,空勤人员死64人,伤7人,损失超过5月17日以来的总和!因此这天被德军称为“灾难的一天。”英机损失11架。

英国海军也全力以赴,抽调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6其他舰艇前来,这是英国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用军舰来运输人员,满载着官兵的军舰吃水很深,甚至还有几分倾斜,海军官兵凭借着高超的操舰技术,全速通过海浪滔天、弹如雨下的英吉利海峡。

尽管英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由于缺乏小型船舶,无法迅速将人员从海滩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当晚,德国海军潜艇、鱼雷艇和扫雷艇也从刚占领的荷兰和比利时的港口出动,企图借助夜色掩护攻击担负撤退的英国船只。希特勒也取消了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令英法联军最为胆战心惊的装甲师再度投入战斗。

地面上,德国陆军步兵正利用比利时投降的机会,从比军防区直扑敦刻尔克。英法联军眼看已没有部队可以前往阻截,敦刻尔克危在旦夕!英军第3步兵师在师长蒙哥马利的指挥下,以出色的机动巧妙突出德军包围——全师分乘600辆军车,在所有军车的减速器上都涂上一层反光油漆,用隐蔽在后挡泥板下的小灯照亮,后一辆车的司机就利用这点亮光紧跟着前一辆车,整个车队则关闭大灯,实行严格灯火管制,乘着夜色悄然撤出。为防意外,蒙哥马利还在十字路口和容易迷路的拐弯处设置了交通纠察哨,指挥车队行进——就这样,第3师夜行军60公里,成功跳出了德军合围,并在28日凌晨赶到德军前面,组织起坚固防线,有力保障了敦刻尔克的安全。蒙哥马利也因此显示出优秀军事才干而开始展露头角,在撤回英国后升任第2军军长,从此开始在战争中大展身手,成为二战中英军最著名的将领。

5月28日上午,敦刻尔克地区大雾弥漫,德国空军在戈林的严令下,不顾恶劣天气的影响,出动2个轰炸机大队,到达敦刻尔克之后,终因能见度太差,被迫带弹返航。而英军则利用这一时机,抓紧组织官兵撤退,由于港口损毁严重,海滩的作用越来越大,官兵们每50人一组,每组由1名军官和1名水手带领,以组为单位从海滩下海,涉过逐渐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摆渡到距离海岸较远的大船,撤回英国。

下午,德军不断以3至5架飞机组成的小编队对敦刻尔克实施扰乱性空袭,企图干扰英军的撤退。但英军很快发现德军空袭几乎没有什么损害,大部分炸弹都落到海里和空旷地带,少数炸弹即使在士兵集结地点附近爆炸,柔软的沙滩也能吸收了爆炸的绝大部分能量,甚至在身边爆炸也不过是震动一下,飞溅一脸的泥沙。等待撤退的士兵们见状,纷纷从隐蔽处走出,有的在海滩上踢足球,打板球,有的在海水里洗澡,还有的甚至悠闲地玩起了沙雕,似乎对近在咫尺的死亡,毫不在意,充分显示了对德军的轻蔑。

入夜后,海滩上似乎有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那是成千上万等待撤退的士兵在抽烟,烟头一明一暗的闪光所形成蔚为壮观的场面!全天,有17804人撤离,比前一天多了整整一万人,这是因为公开呼吁的民船开始陆续到达,发挥作用。

5月29日,英军吸取从5月26日以来的经验,采取很多措施来加快登船速度,特别在东堤,为了克服高达4至5米的潮位差,凡是能够找到的木板、木梁,连球门的木门柱都被用来当作临时跳板,英军还将卡车一辆接一辆沉在海滩,作为延伸入海的临时栈桥。

下午,天气开始转晴,德国空军大举出击,一副要把几天的损失补回来的架势,德机以大型船只为目标进行集中攻击,击沉了3艘驱逐舰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内的21艘船只,重创了7艘驱逐舰,迫使拉姆齐将将参加撤退的8艘最先进的驱逐舰调回本土,以避免这些新锐军舰受到损失,影响以后抗击德军入侵英国本土的作战。

陆地上,大批法军和法国百姓退入敦刻尔克防御圈,公路被各种车辆拥堵得水泄不通,德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英法联军所控制的地区日益缩小,德军地面炮火已经打到了海滩、东堤和航道。

尽管英军损失惨重,但因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达到了创记录的每小时两千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为几天来的最高记录。

5月30日,敦刻尔克地区由于空气中湿度非常大,大雾几乎将海滩笼罩住,不时还有小雨,加上地面上硝烟弥漫,能见度很低,德国空军无法前来攻击。海面上以风大浪急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却一反常态的风平浪静,使得英国动员的大批小型船只其中不少是内河船只都能够出海,到达敦刻尔克接运撤退的官兵。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军。

5月31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奉命回国,他将指挥权移交给第1军军长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刚在敦刻尔克郊外焚毁了自己的座车,他是骑着自行车赶来接受指挥权的。

上午大雾依旧笼罩着敦刻尔克,德国空军仍旧无法出击,但海面上风力开始增强,英军用卡车搭成的临时栈桥因此无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紧张地继续。

下午,天气放晴,德国空军出动了9个轰炸机大队,英军也准确预测到了天气变化,料到德军飞机必定会大举来袭,尽最大努力向敦刻尔克派出了战斗机,保证在海滩上空始终有不间断的战斗机巡逻飞行,竭力掩护撤退部队和船只。

地面上,德军从西、南两方向发起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英法联军的后卫部队拼死坚守防线,战斗殊为激烈。就在这一天,哈罗德·欧文·安德鲁上尉因为他的英勇表现,荣获了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颁发的唯一一枚表彰英勇行为的最高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安德鲁指挥着他的连队,经受住了长达十小时的猛烈炮击,打退了德军一次次冲锋,始终守住了阵地,当侧翼友邻部队出现缺口,他又主动率领36名士兵,赶去支援,击退了至少500名德军,最后当他的部队弹药消耗殆尽,所坚守的阵地的核心据点又被德军炮火击毁,这才带着仅存的8名官兵,在深至下巴的水里艰难跋涉16000米,回到后面的阵地,没有休息又奋战在阵地上,……正是无数像安德鲁这样的官兵,以大无畏的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殊死拼杀,终于遏止了德军的攻势,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这天,有68014人撤回英国。

6月1日,天气转晴,德国空军全力出动,英国空军针锋相对,几乎倾囊而出,派出了所有能够派出的飞机,从“喷火”式、“飓风”式单座战斗机、“无畏”式双座战斗机到“哈德逊”轰炸机、双翼“箭鱼”鱼雷机,甚至连侦察机都投入到敦刻尔克,但德军战斗机出色地阻截了英机,有效掩护轰炸机的攻击,德机虽被击落23架,但击沉了包括4艘满载官兵的驱逐舰在内的31艘船只,还重创11艘,这是英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天!

就在如此激烈的空中厮杀,炸弹、炮弹四下横飞的险恶形势下,素以沉着冷静著称的亚历山大越发表现临危不惧,在海滩上安了帆布躺椅,神态自若地坐在上面,平静地注视着部队秩序井然地登船,或是边啃着苹果,边在海滩漫步,毫不在乎空中飞机呼啸,地面炮火纷飞,他的这种镇定泰然的气势极大影响了部队情绪,有一名军官就站在海滩上精心地修着胡子,身边的勤务兵还为他拿着镜子;还有一个士兵竟然坐在船尾悠然垂钓,部队洋溢着对德军轰炸毫不在乎的蔑视。而那些坚守在阵地上的部队,则在坚持战斗,一些奉命后撤登船的部队也一边还击一边后撤,一直战斗到登船那一时刻。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由于德军飞机的巨大威胁,同时考虑到英国空军已经倾尽所有,为了保存足够的空中力量在以后战争中使用,英军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间组织进行撤退。德国空军因此失去了攻击目标,只得改变攻击目标,开始对巴黎进行大规模空袭,对敦刻尔克的攻击将主要由地面部队来完成。

夜幕刚一降临,由各种各样船只组成的舰队就从英国起航了,午夜前,到达敦刻尔克,最后一批英国远征军从东堤登船。当撤退的行列稍有中断,救援船只上的水手就上岸去引导撤退,英军“马尔科姆”号驱逐舰派出的水手还吹起英格兰特有的风笛,在到处是烈火的市区从废墟中将掉队人员召集起来,带上驱逐舰。当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早晨,亚历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视了海滩,对英国远征军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满意,入夜后两人率领着各自的参谋人员作为最后一批英军登上驱逐舰撤回英国。当晚撤至英国的26175人绝大部分是法军。

6月4日九时四十分,德军第18集团军所属的装甲部队冲入了敦刻尔克市区,海滩上担负最后的后卫部队约4万法军来不及撤离,全数被俘。

当天还有26175名法军官兵撤离敦刻尔克,满载法军的英军“布卡里”号驱逐舰是最后一艘撤离敦刻尔克的船只。

十四时二十三分,拉姆齐宣布“发电机行动”结束。

在二战中,该城95%的建筑被摧毁,大批百姓逃离家乡。战后,法国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敦刻尔克港和城市。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后的今天,敦刻尔克已发展成为法国第三大港口城市,每年有800万人次来此游览。

敦刻尔克在哪里?

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可能对诺曼底登陆战、太平洋战役等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敦刻尔克大撤退吗?这是二战时期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撤退方是英、法联军,在纳粹德国控制的法国小城敦刻尔克撤而出,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员与部队,故而称之为史上最大的最成功的撤退行动之一。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

时间: 1940.5.26日 - 1940.6.4日

撤退地点: 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小城

参战双发: 同盟军:英国、法国、比利时(打酱油的)vs纳粹德国

双方兵力: 同盟军40万人vs纳粹德国80万人

伤亡情况: 盟军 2.8万余人阵亡,4万人被俘,纳粹德军1万余人阵亡。

结果: 英法联军40万大军成功撤退至英国本土

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介绍: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国家,当时的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参战,拥有300多万兵力,和德国相差不大,但是由于法国的战略过于保守,只是采取防守政策,纳粹德国军队于是绕过法国,瞬间攻占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绕过法国防线进入法国境内,将英法的40万大军逼退到了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小城中,于是就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计划。

英法位了保存军事实力,确定撤退,但是40万大军要从这个仅只有数万居民的小港口敦刻尔克撤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德国发动空袭和炮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可能40大军将会全部葬身于此,于是英法两国政府发动了大批的船员已经任命,参与到这次撤退行动中,就这样一只由3万多人组成的杂牌船队组成,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这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堪称历史奇迹。我们在来看看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及过程。

希特勒下的最愚蠢命令

1940年5月24号,当时的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如果开炮完全是可以轰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大本营,但没想到的是,1940年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也是导致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主要原因。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呢?我们点击下一页,在来继续了解。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敦刻尔克(Dunkirk)位于法国北部-加莱海峡大区,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是继勒阿弗尔和马赛之后法国的第三大港口,也是一座工业城市。

敦刻尔克是欧洲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以二战中发生在此的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大撤退而闻名于世。

敦刻尔克城市不大,民风淳朴又清闲安逸,远道而来造访这里的游客很少,除了每年初的狂欢节,就只有为数不多来自附近城市或者周边欧洲国家的度假者。

一边是美貌安逸的法国小镇,一边是荡气回肠的英吉利海峡,但相比于备受热捧的普罗旺斯等南部地区而言,法国北部还是显得低调冷门一些。

敦刻尔克虽然是法国北部的一座城市,但城市名来源于荷兰语——Duinkerke,意为“沙丘上的教堂”。

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介绍了这场军事史上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及法军将士们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离所作出的牺牲。

法国17世纪中期著名海盗Jean Bart是小城的英雄,城中心广场以他命名,他的铜像也总有游客前来合影。

Bart出生于敦刻尔克,是一个渔民的孩子。1689年,英法海战爆发,1691年,Bart对商船实施封锁,搜刮敦刻尔克和荷兰商队钱财,并在苏格兰焚烧村庄,城堡,大肆掠夺财富。但他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将所有的物资都施舍给了饥寒交迫的灾民,他被看做是法国海盗历史上的一个骄傲。1702年,Bart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