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_田径运动技术评定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5-27
1.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2.短跑运动的技术要领(要有图解),快!3.用力学的原理分析跳高跳远踏跳阶段技术动作的力学原因1. 跨栏技巧学习 (一)110米跨

1.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2.短跑运动的技术要领(要有图解),快!

3.用力学的原理分析跳高跳远踏跳阶段技术动作的力学原因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_田径运动技术评定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1. 跨栏技巧学习

(一)110米跨栏技术

起跑至第一栏的技术:起跑后正确地跨过第一栏,是跑好全程的重要环节。起跑器的安装方法同短跑。起跑后的疾跑,身体前倾角度比短跑小。起跑到第一栏一般跑8步,身高腿长,弹跳力和速度好的运动员,也有跑7步的。少年运动员可跑9步或11步。

“跨栏步”:

“跨栏步”是指腾空过栏的那一步,包括起跨、过栏两个阶段。

起跨:从起跨腿着地踏上起跨点开始至后蹬结束为止。一般起跨点距栏架约2米至2.20米,初学者可适当缩短一点。

为了迅速、准确地踏上起跨点,起跨前一步的长度应比倒数第二步短15厘米至25厘米,形成一个快速短步,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为起跨做好准备。当倒数第二步摆动腿着地时,起跨腿的大腿积极前摆,并用前脚掌准确地踏着起跨点。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小腿随惯性与大腿自然折迭,用以加大前摆的速度。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部位后,起跨腿用力蹬地,使髋、膝、踝与上体成一直线。起跨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比短跑要大。两肩正对前方,摆动腿异侧臂有力地前摆,形成一个向栏“进攻”的动作。

过栏: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身体处于腾空状态,摆动腿大腿随惯性继续高抬,膝关节放松,小腿向前伸展,脚尖勾起,然后,向下向后用力做压栏动作。上体积极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前伸,在摆动腿开始下压的时候,上体的前倾度最大。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勾起脚尖,收紧小腿,以大腿带动小腿经体侧向前提拉。起跨腿同侧臂向后摆动,摆幅比短跑要大。当臀部快要移过栏架的瞬间,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上体适当前倾,髋关节前移,使着地点尽量靠近身体重心射影点,以便转入栏间跑。

栏间跑:

110米高栏的栏间距离为9.14米,用三步跑完。第一步小,第二步大,第三步中。跑的技术同短跑中的途中跑。但由于栏间距离是固定的,所以栏间跑要有一定的节奏。在不影响栏间节奏的前题下,增大第一步的步长是必要的。这样能减小身体重心的起伏。栏间跑的速度主要靠提高频率来完成。

冲线跑:

同短跑终点跑。

(二)女子100米跨栏技术

女子100米跨栏技术和男子110米跨栏技术相似,只是动作幅度小,起跨点较近,后蹬角度较小。

(三)400米跨栏和200米跨栏技术

起跑与400米、200米跑的技术相同。400米和200米跨栏起跨点离栏架2米左右。栏间跑:200米跨栏跑9步;400米跨栏跑15或17步,一般前半程跑15步,后半程跑17步。400米跨栏应注意跑时的速度分配,一般采用“匀速跑”为好。

为了掌握弯道过栏技术,要学会右腿起跨。并且左腿前摆时要略向左偏,上体向左稍倾斜,左肩低于右肩。下栏时以脚掌外侧着地,下栏后的第一步也应向左用力。

(四)跨栏技术的专门练习

①原地站立,摆动腿屈膝高抬,然后,积极下压大腿,做“扒地”动作。同时摆动腿异侧臂协调前伸和摆动。

②摆动腿前跨一步,起跨腿做过栏动作的练习。两臂协调摆动,上体稍前倾。

③面对肋木(原地站立或走几步),摆动腿屈膝高抬前摆,并伸小腿踏在肋木上。与此同时,起跨腿蹬直,上体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前仲。

④从栏侧走几步做摆动腿政栏和起跨腿过栏的练习。

⑤在栏后按比例划出栏间步1、2、3步的标记。要求跨过一个栏之后,栏间跑踏在标记上。

2. 跨栏的练习方法

(1)跨栏坐:坐在地上做模仿过栏时腿部和手臂动作,以初步建立过栏时手、腿配合的技术概念,发展柔韧性。

(2)攻摆练习:模仿跨栏步上栏动作的练习,以学习掌握攻半时起跨腿充分蹬伸和摆动腿屈膝前摆高抬技术,提高积极攻栏意识。(3)摆动腿过栏模仿练习(鞭打练习):摆动腿前摆高抬积极下压小腿前伸着地,以学习动腿模仿和过栏的动作。

(4)原地起跨腿提拉过栏练习:学习掌握起跨腿的过栏技术,提高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5)跨栏步模仿练习:在走步中模仿两腿的过栏动作,以强化过栏时上、下肢协调配合的完整技术。

(6)栏侧攻摆和提拉过栏练习:在走步中从栏侧完成过栏动作。(7)栏间节奏跑模仿过栏练习:初步建立三步过栏和跑栏的概念。

(8)摆动腿过栏:学习摆动腿的攻栏,鞭拉过栏技术。(9)放松跑过栏:以中等速度跑进从栏侧和栏上做完整跨栏动作,以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

(10 ) 起跑6~8步过第一栏:学习起跑上第一栏及跨栏技术。(11)起跑过3~5个栏:强化起跑上第一栏、过栏及栏间跑相合技术。

(12)缩短栏距跨栏跑:提高栏间跑频率和快速过栏、跨栏接的跑栏意识。(13)重复跨栏跑:起跑过8~10个栏的重复训练,训练全过程技术和节奏。

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快,对运动员的技术性要求很强的短跑运动,其实质是跑栏。跨栏跑的最大特点是在高速跑进当中越过一定数量的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但由于技术、场地、训练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学校中得不到重视,开展不够普及,甚至在运动会中取消了该项比赛,从而导致跨栏跑的运动水平提高缓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尽快提高跨栏跑的水平,探索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在训练方法上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应该说在短距离跑项目中(包括跨栏),速度是占首要位置的。

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强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原则。在速度训练上,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用常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在全年训练中贯穿短跑训练,尽最大可能地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平跑速度训练过程中,注重突出“高重心、快频率”的跨栏跑速度的技术特点。

练习方法有:(1)短距离跑30米—60米;(2)坡度为30度—60度的下坡跑;(3)带有标志物的快速高抬腿跑;此外,我采用“长短距离反复跑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也就是:30米+20米+30米,替代了传统教法中采用的30米+20米+50米。采用了此训练法后,运动员不仅较好地克服越往后跑距离越长对运动员心理造成的压力,而且避免了运动员在反复跑训练中存在的前松后紧的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在每次跑中都能按教练的要求达到最大强度,迅速提高了运动员无氧代谢的能力,从而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例如:学生李丰100米由12秒23提高到了11秒50,110米栏由16秒88提高到15秒9。2、结合专项特点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具有高跑速的短跑运动员并不一定能跑出好的跨栏成绩,实践证明,只有把已获得的平跑速度和跨栏技术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练习方法有(1)降低难度的跨栏跑。如缩短栏距等;(2)变换栏间节奏的跨栏跑。

重点突出在3步节奏上,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距离感和节奏感。如5步3步3步5步;5步3步5步3步等。

(3)变换栏高的跨栏跑,重点是变换第一栏和第二栏。如第一栏高0.762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栏0.84米,第二栏高0.84米。

第一种方案的作用是提高了起跑至第一栏的成功率,增强了运动员的信心,使全程跑顺利完成。第二种方案的作用是加强学生对“跑栏”技术特点的深入理解,可有效纠正运动员“跳栏 ”的错误。

(4)跨栏追逐跑。让运动员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其中一人采用平跑,让距差以运动员在起跑后能同时抵达练习终点为标准。

跨栏跑过程中更进一步发挥与利用速度速度是跨栏跑运动员的重要身体素质,是跨栏跑的“灵魂”。随着跨栏跑运动员技术水平和专项速度素质的提高,跨栏跑的技术进一步向跑栏方向发展,更加强调跨栏动作的实效性,而并不拘泥于姿势外形,不仅从缩短过栏时间上挖潜力,而且重视过栏后的迅速跑进。

在优秀跨栏运动员的平跑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0将进一步提高速度的利用率。 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运动中更加完善的结合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中完善结合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其核心是减少跨栏步的腾空时间与加快栏间跑的步频密切结合。

因此,跨栏步技术应与平跑技术更接近,在每个跨栏周期中,跨栏步的距离与栏间跑距离之比将比目前小(目前约占40%),即主要是缩短下栏着地点的距离。跨栏步转入栏间跑快而自然,栏间跑三步更加趋于均匀。

后程与前程相比,技术稳定性将不断提高。 全程跨栏跑节奏进一步提高全程跨栏跑节奏的稳定与提高是今后跨栏跑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全程跨栏跑速度变化方面来看,男子110米栏和女子100米栏全程跑速度曲线,将呈递增快而平稳的曲线,即加速阶段出现早,可以提前1个栏,保持速度阶段将延长2----3个栏,速度下降则推迟2。

3. 跨栏动作要领

跨栏动作的要领是: 1、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要注意起跨的步点,技术好的用七步,向我们技术不好的就用八步了; 2、过栏技术,起跨攻栏(距离要在两米左右)腾空过栏(身体尽量下压,尽量挨着栏过去)下栏(起跨腿主动摆正、下压、身体尽量下压、向前探); 3、栏间跑技术,最好用三步跑; 4、最后的冲刺 重心一定要向前,攻栏腿和收栏腿也要注意,还有就是节奏很重要。

步大的栏间三步,小的四步,换攻栏腿。 跨栏跑技术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环节,针对运动员在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

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接受现代跨栏技术的理论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访问有关田径运动教学的网站。

通过直观法,对跨栏技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加深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跨栏技术的核心是跨栏步,它决定了跨栏成绩的快慢。

跨栏步是由摆动腿攻栏,起跨腿提拉过栏和下栏着地组成。通过反复地观摩及分析,加强并提高了运动员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

(2)强调“摆动腿”。运动员在起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的一刹那,摆动腿就进入了攻栏摆动阶段。

一直到摆动腿落地才完成了摆动腿的使命。摆动腿攻栏是否充分积极,落地是否快速都直接影响着跨栏步,故多做摆动腿的练习是提高跨栏技术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没有充分积极的摆动腿攻栏就没有快速的栏间跑 扩展资料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属田径运动中径赛的一种。国际比赛男子为110米高栏,栏高106厘米,栏数10个;女子为100米低栏,栏高84厘米,栏数10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跨栏。

4. 跨栏技巧有哪些

跨栏技巧如下: 跨栏技巧之一: 首先,跨栏这项运动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先练习好腿部的力量,所以,建议大家绑沙袋进行腿部的练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锻炼项目。

因此,每天坚持绑沙袋,效果会很好。其次就是要加强速度力量的训练,让肌肉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力,这往往决定着跨栏的速度,因此,平时可以多一些肌肉爆发力的练习。

同时在练习跨横冲直撞时候要注意节奏,并且最好采用循环练习。 跨栏技巧之二: 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要注重素质的训练。

如速度与快速反应的能力练习。以及发展力量的练习,在跨栏这项训练中,力量训练需要每周一到两次进行负重练习。

对于速度与耐力的训练则应当提高抗乳酸能力以及糖酵解能力,而最有效的手段是增强有氧化谢的功能,除了冬季不宜进行大强度的练习,应当减少跑步次数。 另外,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以及大腿部位的肌肉也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对于柔韧性的练习也应当适当的增强。

跨栏技巧之三: 有了体能、素质的训练,接下来就是技术方面的训练技巧。对于强化基本功的技术,可以进行高抬腿跑进以及站立式起跑反复跨栏等。

可以每隔6米设一标志物,然后随着训练的增加,可以渐渐的缩短分栏的距离。 以此来增加难度。

最后可以尝试着蹲踞式的起跑跨全程。当练习到一定程度式,需要进行标准栏高、栏距这间的测验。

5. 女子跨栏有什么技巧

跨栏的一般技巧 1. 跨栏运动员同样需要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至第一个栏的步数是七步或八步。

2. 在110米和100米栏,国际级选手栏间步为3步,但学界比赛亦有运动员采用5步。 3. 男子400米栏国际级选手多已15步过栏,顶尖级的选手则已13步过栏。

4. 女子400米栏国际级选手则多已17步过栏。 5. 跨越栏架时,不应有跳的动作,与正常跑步时的身体重心一样,不应有太大改变。

6. 起跨时,前腿先行屈膝上提,然后才伸腿向栏,作跨越的动作。 7. 后腿则尽量保持与栏面接近,膝关节与踝关节,在过栏时的角度,皆约为90度。

8. 当身体越过栏后,上身前倾,了可使身体重心保持较低位置外,还有助於后腿完成切栏的动作。

6. 跨栏的技巧

1 、跨栏跑过程中更进一步发挥与利用速度

速度是跨栏跑运动员的重要身体素质,是跨栏跑的“灵魂”。随着跨栏跑运动员技术水平和专项速度素质的提高,跨栏跑的技术进一步向跑栏方向发展,更加强调跨栏动作的实效性,而并不拘泥于姿势外形,不仅从缩短过栏时间上挖潜力,而且重视过栏后的迅速跑进。在优秀跨栏运动员的平跑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提高速度的利用率。

2、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运动中更加完善的结合

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中完善结合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其核心是减少跨栏步的腾空时间与加快栏间跑的步频密切结合。因此,跨栏步技术应与平跑技术更接近,在每个跨栏周期中,跨栏步的距离与栏间跑距离之比将比目前小(目前约占40%),即主要是缩短下栏着地点的距离。跨栏步转入栏间跑快而自然,栏间跑三步更加趋于均匀。后程与前程相比,技术稳定性将不断提高。

3、全程跨栏跑节奏进一步提高

全程跨栏跑节奏的稳定与提高是今后跨栏跑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全程跨栏跑速度变化方面来看,男子110米栏和女子100米栏全程跑速度曲线,将呈递增快而平稳的曲线,即加速阶段出现早,可以提前1个栏,保持速度阶段将延长2----3个栏,速度下降则推迟2---3个栏。

男、女400米栏全程跑速度是曲线呈递增快、下降慢而降幅小的特征,即加速阶段出现早,保持速度阶段将延长1-----2个栏,速度下降阶段则推迟1至2个栏。

7. 110米跨栏技术要点是什么

110米跨栏跑的技术可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及终点冲刺技术。跨栏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的能力。跨栏跑技术的好

坏常用平跑与跨栏跑成绩的差值来评价。

1、110米栏从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运动员—般跑7步或8步,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

2、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需要适宜的起跨距离;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摆动腿积极前摆;躯干积极前倾;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3、下栏着地技术: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4、栏间跑技术:第一步步长最小;第二步步长最大;第三步步长中等。目的是:尽可能地加决栏间节奏,提高跑速,为过下一栏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5、终点冲刺阶段。此阶段是从过第十栏至终点。其任务是发挥出运动员的所有体能,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

建议:1、先平跑栏的距离。

2、多练起跨腿和摆动腿从栏侧过的分解动作。

3、先练低栏和中栏的三步过栏动作

4、熟练后再练习高栏。

5、练习过程中注意三栏之间的节奏和大致距离(你可以放一个标志物在落点)

6、在训练中一定要克服心理因素,同时注意技术动作。

7、还要加强速度和速度耐力练习。

8. 怎样可以掌握好跨栏技术和栏间节奏

我也跨了好多年的栏,先是110米栏,因为受身高影响(181cm),过高栏有点吃力,后转跨400米栏了。

110米栏,首先需要较好的100米速度,没有速度,你再好的攻栏技术都白搭的。所以,训练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

首先是起跑快,由于有栏架的缘故,起跑8步内,我们必须获得很好的速度,否则攻栏就很难获得很好的加速感,这个是很关键的,所以,我们平时会多做起跑攻1个栏、3个栏的练习,别小看这个,这个是关键……过栏快,这里要分开说了,一是栏间技术练习要快,包括分解攻栏腿和摆动腿的练习要快,然后是一步栏练习,快速的训练自己过栏的身体控制和协调性,这是过栏技术方面的快。除此之外,100米速度也不的不快字当先,其实100米和110米栏有个共通之处,就是力量,尤其是踝关节、小腿摆动力量必须很好,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和100米训练。

最后是一些辅助训练不可忽视,比如腰腹力量,过栏是靠腰腹力量控制重心的,比如小关节力量,尤其是踝关节力量训练……以前我们训练,都是学苏联的,按部就班一样练,现在刘翔采用的,是比较美式的,就是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训练,一切都要快,不是慢腾腾的,以提速为手段,以训练为基础,以比赛为目标……110米栏很讲天赋的,呵呵,我练了也有7~8年了,110米栏总是在16秒左右晃荡,但我改练400米栏,就很快55秒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跑步是一项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每个正常的人都能跑步,但你是否知道,在赛跑的一连串的技术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什么呢?

跑是人体肌肉用力作用于地面,推动人体重心前移的一种运动。推动人体重心前移的动力主要是腿在后蹬时给予地面的“作用力”,地面又通过后蹬动作给予人体一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人体重心的前移。其他动作都是配合后蹬和为后蹬创造有利条件的。因此,在跑的各个环节中,后蹬动作是最关键的一环,其后蹬效果的好坏是决定赛跑成绩好与差的重要技术环节。凡是跑得快的人,其后蹬动作都是既充分又正确有力的。在跑的过程中,虽然腿的后蹬动作非常重要,但是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则是跑的步长与步频。

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的距离。而步频是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例如:甲乙两人同时跑,甲每一步步长比乙多一脚(大约25厘米),跑出10步甲就会比乙多跑10步×0.25米/步=2.5米。又如甲乙两人每步步长同为1.5米,但是甲两腿交换频率是5次/秒,而乙4次/秒,那么10秒钟时,甲比乙多跑1.5米/秒×10秒=15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保持一定的步长加快步频或保持一定的步频增加步长,都可以提高跑速。在进行练习时,应牢记这两个因素。

要想跑得快,提高自己短跑速度的主要途径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改进跑的技术,在提高步频的同时合理增大步长。二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发展爆发性力量素质。只有这样综合性的努力,短跑能力才能迅速增强,赛跑时才能跑得快。

短跑运动的技术要领(要有图解),快!

1、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在奥运会、青年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及世界田径系列赛事、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洲际巡回赛等一日赛、世界田联标牌路跑赛、世界田联系列挑战赛等世界田联主办或认可的国际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或在亚运会、亚洲室内运动会、亚洲青年运动会、亚洲锦标赛等亚田联主办和批准的亚洲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或者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承认的世界纪录或亚洲纪录。

2、运动健将标准:在可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或在在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年锦标赛、全国少年锦标赛、全国室内锦标赛、全国大奖赛、全国冠军赛、全国单项赛和项群赛等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田径赛事中达到成绩标准,在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全国马拉松赛的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

3、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可授予运动健将及以上称号的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或在在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或其它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承办、协办以及与其他单位共同主办的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马拉松项目除外);或在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锦标赛(或冠军赛)中达到成绩标准(马拉松项目除外)。

4、三级运动员标准:在可授予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称号的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或在市(地、州、盟)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锦标赛达到成绩标准(马拉松项目除外)。

用力学的原理分析跳高跳远踏跳阶段技术动作的力学原因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而短跑(100米、200米)又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尤其是100米,被大家称作是田径这项运动当中的皇冠。多年以来,中外教练员们一直都在追求和探讨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短跑成绩,尤其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究竟是应该把绝对速度、还是速度能力、或者是力量训练来作为核心?

一、短跑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短跑(100米、200米)是一种周期性的速度、速度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能类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以自己力所能量的能力、用最短的时间来跑完全程;短跑在田径比赛的所有项目当中是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是属于极限制度运动。

二、提高短跑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员 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比较好。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是有区别的。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时间较长,强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一些。有些运动员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运动员50米以内的短程节奏很好,强度也很高。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如果该运动员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三、小结

(一)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力量训练是短跑的基础,而专项力量能力的提高应作为短距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来抓。

(三)速度能力训练是短跑的核心。

综上所述,提高短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速度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短跑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尤其是在跑道训练课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都要紧紧抓住专项跑的能力,即对速度能力这个核心来训练。

短跑训练的几个具体问题

(丹。韦德比(英)80年代)

一、 短跑训练的十个基本要素

1、 技术

2、 动力性柔韧性

3、 静力性柔韧性

4、 力量

5、 绝对力量

6、 力量耐力

7、 快速力量

8、 速度耐力

9、 最高速度

10、加速跑能力

二、 短跑训练的核心要素

1、 技术

2、 动力性柔韧性

3、 静力性柔韧性

三、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技术与动力性柔韧性相结合将提高步长与步频的效果。

步长和步频通过跑体现在短跑的三个不同阶段:加速跑,最高速度跑、速度耐力跑。

在提高核心因素之前,其他七个因素也要提高:

快速力量——力量加上速度就形成快速力量

力 量——又分为绝对力量与力量耐力两种

绝对力量——是指能举起最大重量10次的能力

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举起小重量最多重复次数的能力

(绝对力量加上速度用于加速跑,力量耐力加上速度用于途中跑和后程的速度耐力跑)

力量耐力又可分为两个因素:局部肌肉耐力和整体肌肉耐力。

局部肌肉耐力即局部肌肉重复动作的能力。

整体肌肉耐力保持人整体用力的能力,主要靠越野跑和组合跑来提高这种能力。

短跑运动员要提高成绩必须考虑上面的10个要素。见下图。

另外,运动员都有各自的薄弱环节,训练中要注意针对弱点进行训练;蛋白质是短跑运动员的主要营养,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

Ⅰ Ⅱ Ⅲ

加速能力1 最高速度2 速度耐力3 营养

步频——————————步长 针对弱点进行训练

技术4 动力性柔韧性5

静力性柔韧性6 快速力量7

速 度 速度力量8

绝对力量9 力量耐力10

局部肌肉耐力 整体肌肉耐力

图1 十个基本要素结构图

这十个要素是互相联系产影响的.

例如,力量包含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包含局部肌肉耐力和整体耐力;

力量与速度组合起来就变成了快速力量,静力性柔韧性加上快速力量就能提高动力性柔韧性能力,动力性柔韧性用到技术上,步长与步频就会有所提高。

再将步长与步频分别在短跑技术三个阶段 (加速跑,最高速度、速度耐力)体现出来,就构成了短跑训练的完整过程。

从上图看,这十个要素是垂直性的提高,但具体安排并非如此。再一年中,十个要素平行进行,而不是垂直进行的。不是提高一个要素后再去提高另一个要素,是几个要素同时提高的,比如快速力量是在力量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速度力量练习。

如何将十个要素揉合起来安排进训练计划.

下面是十个要素在年度训练计划中的安排举例:

第1阶段(准备期) 第2阶段(比赛期) 第3阶段(过度期)

速度耐力(局部、整体) 第一阶段开始到第三阶段中期

最高速度能力 第二阶段中期开始到第三阶段结束

加速跑能力 第二阶段后期开始到第三阶段结束

技术 第一阶段——第二阶提高技术 保持技术能力

静力性柔韧性 主要在第一阶段发展 全年保持静力性柔韧性

动力性柔韧性 从第二阶段开始保持静力性柔韧性

力量(绝对、力耐) 从年初开始进行到第二阶段中期 设法保持到全年

(力耐包括局部和整体)

快速力量 从第一阶段后期 开始贯穿到全年

说明:

(1)各要素间互相影响:提高静力性柔韧性才能提高动力性柔韧性;提高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才能提高快速力量.

(2)对200、100米也适合跨栏和400米运动员。

(3)加速能力、最高速度、速度耐力三个要素完全通过跑的手段来提高。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的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

跳高时,人体的跳跃高度是由三个垂直距离的总合所决定的,这就是跳高理论中的重要公式:

H=H1+H2±H3

H——能够跳过的横杆高度

H1 ——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

H2 ——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

H3 ——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与跳高成绩直接相关的三个条件。H1,即起跳瞬间人体重心高度,它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材高,特别是下肢修长的人,重心也高,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体姿势。因为身体姿势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身体重心的变化,如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高摆、提肩、拔腰,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起跳腿的膝踝关节充分蹬直,这会显著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

一般来说,跳高时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是在杆上,因此,这就要求H3值越小越好。当然,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理想的,而且从理论上讲也是成立的,但在运动实践中尚未有先例,那么实现H3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呢?这主要取决于过杆动作和身体处于杆上的姿势。跳高技术的发展,过杆动作演化的趋向,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的横杆。从跨越式到俯卧式和背越式,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所以说H3是衡量过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条件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采用姿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是提高跳高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条件却是H2——跳跃使身体腾空的最大距离。这是跳高技术中的关键。

跳高是属于垂直跳跃项目,尽管腾起后受水平速度的影响,但重心轨迹仍按抛物线运动,从垂直上抛运动公式:H=V02sin2a/2g 可以看出,决定重心腾起高度的唯一因素是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

从力学原理我们知道,跳高腾起的高度既依赖于自然弹跳力,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在起跳阶段换成腾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快,转换得越好,获得的腾起高度越大。速度的转换是在运动员起跳技术稳定的条件下,而且在一定的生理学范围内,加快助跑速度,促进水平冲击负荷增大。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长的速度加快,这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强度与冲动频率相应地增高,从而有利于速度的转换,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

跳高起跳时身体腾空离地的一瞬间,其身体重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抛物线已经确定。此抛物线是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合成速度决定的,抛物线的高度取决于起跳蹬伸时的垂直速度,而抛物线的距离则由助跑的水平速度决定的。因此,在跳高运动中起跳的垂直速度越大越好。

由抛物线原理得知,跳高运动员一旦起跳腾空后,身体在空中不管做什么动作都改变不了重心的运动轨迹,在空中任何想提高身体重心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既然身体腾空后的重心运动轨迹不能改变,那么跳高的空中动作有何作用呢?背越式跳高起跳后首先是头和双臂过杆,然后是背、腰、臀部依次移过横杆。为了尽可能利用重心的腾起高度过杆,因此身体某一部分在杆上时,其它部分肢体需尽量垂于杆下,头肩部过杆后即下沉,相应地升高腰背躯干,这就是空中的补偿运动。主动降低部分肢体,而升高一部分肢体,总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不变。